沈殿成:传播沈阳声音 讲好沈阳故事

15.09.2017  06:18

  生于斯、长于斯,中国新闻社辽宁分社社长沈殿成对沈阳有一份深厚的故乡情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能为沈阳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职业专长,为传播沈阳声音、讲好沈阳故事、树立沈阳形象,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沈阳有斩不断、离不开、忘不了的乡愁

  “我当过高中老师,做过杂志编辑,当过记者,这些年,也曾有过到其他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机会,可我从没动过离开沈阳的念头。”沈殿成说,沈阳是他的家,有他的亲朋好友,有他的事业和生活,有他斩不断、离不开、忘不了的乡愁。

  当老师时,沈殿成站在三尺讲台上,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那时候年轻,还不大懂得自己和这座城市的血脉联系,只是怀着一种对家乡的朴素感情,教导学生们要热爱家乡、建设沈阳。”从事新闻工作以来、特别是2006年担任中新社辽宁分社社长以后,沈殿成的视野更加开阔,对沈阳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家乡的兴衰荣辱在他心中的分量,也更重了。

  把乡情升华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沈殿成说,随着工作的变化、职位的调整和思考的深入,如今,他对家乡沈阳的那份朴素感情,已经升华为一种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好中国故事,具体落实到我们中新社辽宁分社的工作中,就是要讲好辽宁故事、讲好沈阳故事。”沈殿成说,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沈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给国内外投资者带来了无限商机。“从境外媒体对我们稿件的采用转载情况不难看出,近几年,国外越来越关注沈阳,特别是那些报道和反映沈阳经济发展的稿件,转载率越来越高。”

  向外界传播真实的沈阳声音

  沈殿成说,中新社作为主要从事对外宣传的专业机构,在讲述沈阳故事的过程中,不仅精心筛选传播内容,更注重把握新闻报道分寸,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坚持客观真实原则的基础上,坚持精心把控、精准拿捏宣传报道的“度”,使一篇篇新闻报道既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地宣传了沈阳,达到了预期的传播效果。

  “谁不爱自己的家,听到别人说沈阳不好,我心里不舒服,可是也要客观分析、准确判断,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带到新闻报道中去。”沈殿成说,坚持正面宣传报道不是一味唱赞歌,应该批评时也要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但是对那些以偏概全、搬弄事非甚至混淆是非的杂音,要坚决予以反击,通过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正本清源,还事实以本来面目。“比如,此前一直有唱衰东北、唱衰沈阳的论调,我们就组织采写了一系列反映沈阳推进转型创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外来投资、加快项目建设、实施人才战略等情况的稿件,客观反映沈阳发展现状,向海外传递沈阳的真实声音。”

  见证和记录沈阳点滴发展变化

  采访沈殿成时,他手头正在赶一篇稿子。谈话间,他不时用手捂一下肋部,站起来活动一下身子。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沈社长两个多月前在采访一次文化活动时摔伤了四根肋骨,至今尚未痊愈。

  从高处摔下时,沈殿成躺在地上半晌没说出话来,手里始终紧紧攥着照相机。“那个疼法不比往常摔伤,我意识到应该是骨折了。”当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临近当天截稿时间,沈殿成忍痛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赶回办公室,把当天活动的稿子发出去,这才拾掇好住院的日常用品,第二天去医院看病。令他欣慰的是,他带伤采写的那篇反映沈阳文化生活的稿子,后来被多家媒体刊登。“这也反映出随着中央政府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以来,沈阳在国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大,所以我们采写的关于沈阳振兴发展的稿件,才会有越来越高的转载率。”

  沈殿成的认真和敬业,在辽沈媒体圈里是出了名的。“我喜欢背着相机四处采访,观察、体验和感受这座城市的变化。”沈殿成用“矢志不渝”来形容自己对沈阳的热爱,他说,身为一名沈阳人,他为自己能够见证并记录沈阳一点一滴的发展而骄傲和高兴。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郭宏颖

沈力争成为5G移动网络首批试点城市
  本报讯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徐月姣报道 沈Syd.Com.Cn
沈阳市部署“讲好沈阳故事传播好沈阳声音树立好沈阳形象”工作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何强)9月18日,Syd.Com.Cn
我是沈阳人,我骄傲!
  □本报评论员   人们对自己地域身份的认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