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航研发卫星成功发射已开始运转

25.06.2017  01:05

  本报讯记者王景巍报道6月23日,记者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悉,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合作研制的“基辅理工-沈航2号”微小卫星成功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测控地面站传回数据,各项参数正常,标志着该卫星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据介绍,“基辅理工-沈航2号”微小卫星于日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从国际空间站成功释放进入轨道运行。此次升空的“基辅理工-沈航2号”微小卫星总质量为1.9千克,是一枚国际通用标准化立方星,飞行寿命达18个月,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方勃教授团队牵头完成,是我省高校近年来成功升空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此前发射的“基辅理工-沈航1号”微小卫星于2014年6月升空,目前仍在轨运行。

  “基辅理工-沈航2号”微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对解决微纳系统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微纳卫星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标志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微小卫星自主研制和国际联合研制、微小卫星测控方面已经跻身国内高校前列。

  近年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依托鲜明的军工国防特色专业,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将科研重点由航空延伸到航天领域,为国家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系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技术科研人才,同时也承担了一批航天系统科研任务。

  今后,沈航将进一步加大航天学科教学科研的投入,开展面向以微纳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智能飞行器为代表的新一代空间飞行器发展需求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解决空天先进技术与装备问题。背景材料微小卫星一般是指重量在100千克以下的卫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功能密度高、生存能力强等显著特点,特别是微小卫星可通过集群飞行方式替代大型卫星,由几十颗甚至上百颗微小卫星组成的“星座系统”在天基信息保障、天基武器平台建设、天基侦察等军事应用领域和遥感、通信、导航等民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在该领域开展自主研究和国际合作,对维护国家太空安全,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南非投资建造的纳卫星成功入轨
    南非科技部近日发布消息称,科学技术厅
沈航参与研制的卫星成功发射
  2017年4月18日23点11分,Syd.Com.Cn
第六届法库国际飞行大会8月召开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讯(记者王立军)第六届沈阳法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