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一对孪生兄弟的军人梦

01.12.2014  10:20

  在沈阳,有这样一对孪生兄弟格外引人注意:一样的“国字脸”,一样的中等身材……

  这哥俩还有着一样的“从军梦”。

   “参军,是俺打小的梦想! ”

  这对孪生兄弟,哥哥叫郑波,弟弟叫郑涛,1971年4月出生在沈阳一个普通家庭。哥俩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事业,可那军人情愫还是时不时地冒出来。

  “小时候就佩服英雄、羡慕军人。看到电影里军人的形象,就想要是自己也能当兵就好了,可那时条件不允许啊! ”

  2008年初,兄弟俩来到驻沈阳北大营某预备役高炮团,再三请求加入预备役部队。经严格政审、体检,他们的“从军梦”如愿以偿。

  就在这时,四川地震,震惊了全国。哥俩毅然决然接下了为四川灾区生产上千套“安置房”的任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哥俩带领由210人组成的辽宁预备役突击队,成为第一批到达灾区的援建单位。

  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就一个月时间。

  风雨中,兄弟俩带领队员嘴里一边吞着包子,一边往车上搬运“过渡安置房”的部件,舍不得浪费一点儿时间。哥哥累了,弟弟上。弟弟累了,哥哥干。

  摸爬滚打,哥俩带领队员提前完成了包括1200套居住房、1所小学、1所中学、120个厨房、1个医疗点、24个淋浴房及厕所、1个零售点、60个供水点和24个垃圾点等援建任务。

  为了支援灾区,企业“合同”被搁置,哥俩“订单”损失2000万元,可哥俩无怨无悔,还组织员工捐款、捐物,并捐献安置住宅房782.88平方米,厨房517.44平方米,灶台11套,折合人民币67万多元。

   “这哥俩越来越像军人! ”

  在救灾的日日夜夜,这哥俩被军人的英雄气概折服了,对军营更加敬仰。

  一次军事训练,他们发现营区库房破旧,容量也很有限,哥俩就商量:“部队有困难,作为企业家和预备役军人有责任出力。 ”

  不久,一栋600余平方米崭新的战备库房在营院内矗立起来。

  哥俩没当过兵,但他们肯学习,自己订阅了《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学习军事知识,自觉参加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在大家眼里,这哥俩越来越像军人了。

  让哥俩兴奋的是,组织上提升哥哥郑波为某预备役团政治处副主任,提升弟弟为司令部军务股副营职参谋,哥俩都被评为“优秀预备役军官”。

  哥哥郑波激动地对弟弟郑涛说:“咱哥俩还得努力啊! ”

  “作为预备役军官,既要有国防担当,又要有社会责任。”哥哥郑波说,“成绩都是国家给的,现在要拿出来贡献一部分。社会、部队是一个大家庭,咱就是这家里的一员。 ”

   “军人的爱,让我俩乐此不疲! ”

  法库县大泉眼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孩子们在裂缝漏雨的教室里学习,还缺少教具……

  哥哥郑波驱车赶到学校,看到这一幕幕,心里很难过。回家哥俩商量后决定投资10万余元,翻新教室,购买桌椅、教具和必备品,彻底改善了小学校的教学条件。

  学校被哥俩的义举深深感动,聘请哥哥郑波为名誉校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收了一对来自营口的感染肺炎的孪生婴儿。由于这个家庭异常困难,只能救一个婴儿,放弃一个婴儿。哥俩赶到医院,当场向孩子的父母捐献了2万元钱,并鼓励他们:“不要放弃,一定要救两个孩子……”最终,两个婴儿都得救了。

  去年8月,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发生特大洪灾,大水将中心小学冲毁,孩子们无法正常上课。

  哥俩来到大水冲毁的“校园”,那里是一片废墟,现场惨不忍睹。

  大水无情人有情。哥俩带人先修校舍,又分头购买了蒸饭机、和面机和学习用品,还买来了800张床,一共花了10万多。

  一个崭新的校园让师生们感动,孩子们流着热泪说:“谢谢叔叔,我们又能上学了。 ”学校特意聘请哥哥郑波为名誉校长。

  熟悉哥俩的人都说,自打“参军”后,郑波、郑涛这对孪生兄弟在拥军爱民的路上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哥俩说:“对军人的爱,让我俩乐此不疲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