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两名高中生造出机器人“舞王”(图)

17.12.2014  18:08

  全身有17个“关节”,身穿华丽服装,4个机器人舞出了一段完美的“斗牛舞”,这是沈阳市第五中学高一·一班的李谊阳、高一·十班的李雨轩两名同学设计的双足机器人。就是这个作品在新西兰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为中国代表队摘得了首金,摘得了双足机器人舞蹈大赛高中组的金牌。

  昨日,记者在学校见到了这些机器人“舞王”,了解到了两名高中生的夺冠之路。

   ·百变动作 近5分钟的舞蹈要用3个月准备

  该竞赛分多个比赛项目,包括机器人轨迹赛、双足机器人舞蹈赛、机器人篮球赛、火箭机器人赛等。其中,机器人舞蹈大赛更倾向于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要求设计要有舞蹈创意创新、舞步编排复杂度与协调度、舞蹈和音乐协调度等。

  高难度的要求让参赛选手陷入了困境,指导老师陈亮表示,这类参赛的机器人一般都30多厘米高,身上要有17个剁机,相当于17个“关节”。设计的最难点在机器人一条胳膊上就有3个维度,就拿张开双臂这个最简单的动作来说,至少要对6个维度进行编程,单腿支撑、跳跃这些动作还要考虑速度、方向、重心等更多问题。

  比赛需要4个机器人同时完成,想实现任何一个动作,都要对近70个关节进行分解、编程。为了编排一段4分50秒的参赛舞蹈,陈亮老师和两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参赛前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

   ·出奇制胜    临时加转身动作打败各路高手

  今年比赛“高手如云”,有来自新西兰、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选手参赛。虽然准备很充分,但是由于场地调换等原因,五中学生的机器人在“空翻侧翻滚”的动作中频频“卡壳”。团队在赛前紧急改变方案,学生们对机器人进行重新编程,在空翻后临时增加了一个转身的动作,化解了难题。

  比赛当日,4个机器人身穿精心设计的舞蹈服装,一支在“斗牛士进行曲”伴奏下的舞蹈一气呵成,并最终获得了高中组金牌。

  参赛的两位小选手都来自学校机器人创新研究会,他们觉得成功离不开社团的支持。校长金巍松介绍,五中是辽宁唯一的一所科技特色学校,机器人创新研究会已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社团之一。

  学校机器人创新研究会已连续几年参加了多项机器人赛事,并获得了国际级金奖一次,国家级一等奖三次,国家级二等奖三次。

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0教育厅
刘宁主持召开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 教育厅
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辽宁教育学院成立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