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人你的“备考”时间不多了(图)

12.07.2019  08:32

  分类收集

  小区里的智能回收系统

  投放垃圾后可以换饮料

  智能回收卡可超市购物

  分类投放

  当我们感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施垃圾分类之时,却很少有人知道,我国才是最先提出“垃圾分类”概念的国家。早在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垃圾要分类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这便是“垃圾分类”的问世。当时,由于物资极度匮乏,老百姓通常出于节约意识,按照相关要求把牙膏皮、橘子皮、碎玻璃、旧报纸等生活垃圾分门别类地送到国营废品站卖钱,就连烂掉的菜叶子也会捡出来喂鸡喂鸭。

  几十年后的今天,垃圾分类再次走进国人的生活。只不过如今,我们不再因贫穷而进行垃圾分类,而是因为城市化率的提高,物质生活的持续丰富与改善,“垃圾围城”难题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沈阳人均日产生活垃圾0.75公斤,城市日产垃圾近8000吨。沈阳老虎冲、大辛两座生活垃圾处理场,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沈阳周边已经没有太多土地埋垃圾了,只有通过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总量,才能保证若干年后,沈阳不被垃圾所掩埋。”7月6日,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会议召开,正式拉开沈阳垃圾分类“新纪元”。从此刻开始,作为沈阳市民的您,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将被这场生活方式的革命所席卷。那么,沈阳的垃圾分类有何特点?各环节正处于什么阶段?本报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专家和官员,带您了解一二。

   【前端】

  扔

  沈阳为何不分干湿垃圾?

  ——处置终端能力还不够

  近日,《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2019—2020年)》出台。与上海的分类方法不同,沈阳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大家纷纷长吁一口气:“沈阳的垃圾分类没有干湿垃圾。

  “为啥湿巾属于干垃圾?而山楂干属于湿垃圾?”近日,不少沈阳市民在朋友圈里称,需要恶补垃圾分类知识。此外,由“干湿垃圾”引发的众多段子也让大家感到“迷茫”。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个封闭小区和开放式小区。在大东区果舍添香小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目前由于有智能设备,该小区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可达80%以上。然而,居民最近常常问引导员:“湿垃圾到底是什么垃圾?

  记者了解到,垃圾分类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并没有统一标准,都是依据各个地区清运、处理情况来制定前端的分类标准。“上海和沈阳都是四分类,只不过采取了不同的称呼和标示。”市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并不要求市民百分之百分得准确。未来沈阳虽然实施“有害垃圾、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标准,但在居民小区中只设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包括餐厨垃圾)三类收集容器,不需要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市民只需要挑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记者在采访专家时了解到,垃圾分类的方法取决于后端的处置系统。沈阳对于居民生活小区并没有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原因也在于后端处置系统的不足。据了解,沈阳近两年已先后完成老虎冲、大辛两处餐厨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处理能力达到720吨/日。但现在只能满足市内餐饮饭店的需要,处理居民厨余垃圾还不太现实。

  专家认为,简化垃圾分类的形式,提高公众在垃圾分类时的可操作性,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对目前推进沈阳垃圾分类事业非常重要。不过,随着今后沈阳垃圾处置终端建设的完善,成熟一项,分流一项,将逐步推行干湿分离。

   【后端】

  收

  沈阳怎样避免垃圾混装?

  ——将对分类运输车实时监控要做好垃圾分类,少不了居民的自觉和环卫部门的努力。然而,在垃圾分类的开展过程中,垃圾“混装混运”却成了“拦路虎”。

  在和平区城中花园小区,记者看到,这里蓝色的可回收垃圾桶和黑色的其他垃圾桶配比合理,几乎每个单元口都有,但居民很少进行垃圾分类。“我们在家把垃圾分好了,可晚上垃圾车一股脑都装到一起,到了垃圾站又混起来了,我们也就没劲头了。”市民李先生说。

  垃圾混装会让居民感觉分类投放缺乏意义,是在做“无用功”,这样自然影响对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对此,沈阳相关部门也给予高度重视,在7月6日召开的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部署会议上,相关市领导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杜绝垃圾“混装”现象。

  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垃圾分类过程中,沈阳可回收垃圾将鼓励再生资源末端企业进行收运处理。有害垃圾采取预约收运方式,由市生态环境局许可的危险废弃物收运企业进行收运。餐厨垃圾由特许经营企业采用密闭专用车辆收运。其他垃圾由环卫企业采用专用车辆收运。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生活垃圾的运输管理,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车辆作业信息、行驶轨迹等进行实时监控;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运输车辆标识,便于公众监督;严格执法检查,坚决杜绝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混合收集运输。”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指导处处长田春彦对记者说。

  与此同时,实现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快建设老虎冲、大辛、西部3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2019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达7500吨,城区居民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100%。推进新民市、辽中区、康平县这3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等。

   沈阳“考前”准备如何?

  ——设施和立法都在“预备”中

  如果把正式推行垃圾分类的日子视为“大考”,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留给沈阳“考前”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太多。

  按照中央安排的日程表,46个重点城市到明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目前,沈阳垃圾分类处置的设施还在建设中,垃圾分类立法相关部门也正在“预备”阶段。

  “地方性法规通过了,才有要求强制垃圾分类的法律依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齐备了,政府才有底气向居民强制要求垃圾分类,这两项是‘大考’的必答题。”相关专家对记者说。

  今年7月1日开始,上海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实行最高200元的罚款。相比之下,沈阳目前更多的还是提出目标和任务。

  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活垃圾分类行业指导处处长田春彦认为,与上海相比,沈阳在强制垃圾分类上还很不成熟。

  “上海从2000年开始全面推进此项工作,而沈阳是从2017年才开始研究推进强制分类的。目前上海已经到了一个全面加速垃圾分类实施的新阶段,而沈阳则刚刚开始。”田春彦说。

  但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差别。“经过近20年的培育,上海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认可程度,比沈阳市民要高得多。我们到上海学习,与普通市民、社区志愿者、物业人员,包括出租司机都进行过交流,他们都能把垃圾分类说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而且持支持态度。沈阳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处于一种学习借鉴、稳步推进的阶段。”田春彦说。

  据介绍,沈阳早在2017年7月就已出台《沈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同时提出了相应罚则,违反条例,单位最高罚5万元。但这仅是对公共机构和物业公司的责任制度,对居民个人并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教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和主妇,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然后,随着沈阳相应的设施配套都跟上以后,再研究处罚的问题。”田春彦说。

  据了解,下一步沈阳将根据不同类型居民小区实际,确定分类投放点、投放时间及分类投放规范,并在标准化菜市场、连锁企业、商业楼宇等企事业单位展开强制分类。

  虽然沈阳还没有开始强制分类,但专家认为,上海率先“答卷”所遇到的情况、处理的方式,对沈阳来说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要改变居民根深蒂固的垃圾投放习惯并不容易,刚开始大家可能会有点手足无措,甚至有怨言。“不光上海,国外其他城市推行垃圾分类也有相似的经历。各地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我们需要选择或创造一种适合本地的方法,努力在居民转变习惯的过程中,实现‘缩短时间’和‘使居民满意’的平衡。”专家称。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于海 摄影 李浩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于海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