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制造”齐聚匠心 品质方成

17.06.2016  14:09
-->

  本周,首届沈阳“市长质量奖”评定工作正式启动,以鼓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在新一轮振兴大背景下,“市长质量奖”的推出,是沈阳经济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必然,也是打造沈阳标准、铸就沈阳品牌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突出强调了“将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质量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指出要加快“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实现转变的要求落实到沈阳这个工业大市,就要推动“沈阳制造”进行一场“品质革命”,以品质倒逼产业转型,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推进“沈阳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

  高质量是制造业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既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科技创新、管理能力、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我们不妨举一个日用品的例子,一个德国产的品牌锅具,其价格是国产锅具的几十倍,但优异的性能让擅长制造日用品的我们自叹弗如。这样的例子提示我们,推动“品质革命”,实现“精品制造”,沈阳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借鉴的对象——德国标准。在本周,德国总理默克尔来沈,以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为平台,推进《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与德国“工业4.0”融合对接。这无疑是非常好的契机,沈阳制造对标德国标准——一方面工艺流程、标准体制等是纸面上的经,更高层次的匠人精神、人才培养等则是无字真经,这让“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实现了跨越时空的交融。

  推进“品质革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匠心”首先体现在对品质的专注,对质量的“吹毛求疵”。如果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以牺牲质量而追求利润最大化,表面上看是“占了便宜”,终将丧失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认可。唯有坚持对技术和质量的完美追求,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精,才会赋予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沈阳制造要突破质量瓶颈,须从小处做起,从培养对规则的敬畏心开始,把着眼点从价格转移到产品质量上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升级、转型迫在眉睫,与国际前沿对接不仅源自顶层设计的登高一呼,更有来自基层的众声回应。

  “沈阳制造”要真正成为“精品制造”,就要把品质的理念与品牌的坚守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把标准由底线自守进化成竞争力要素。在宏观支持和消费支撑的环境中,我们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手捧“市长质量奖”走向世界市场,让“沈阳制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