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沈阳北大营的前世今生 最早可追溯到清末

26.04.2018  17:10
解密沈阳北大营的前世今生 最早可追溯到清末 - 新浪辽宁
来源: n.sinaimg.cn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这是镌刻在沈阳九一八残历碑上的一段文字,北大营是刻在沈阳人心上的痛苦记忆。时间可以过去,历史却不能忘记。3月8日,在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阳评剧艺术研究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冯玉萍代表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级沈阳北大营抗战遗址纪念馆的建议》,使公众的焦点再次聚焦沈阳北大营。

  日前,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实地走访,为您解密沈阳北大营的前世今生。

   真相还原:九一八之夜的北大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在东北设立行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任命徐世昌为首任东三省总督兼管将军事务。为了稳定局势,维持治安,徐世昌决定扩编军队,整治防务。徐世昌编练新军,奏准将北洋新军第三镇及由五、六两镇和二、四两镇抽拔编练而成的两个混成协,带饷携械开赴东北。经扩编,东三省共计组建新式陆军一镇(相当于师)三协(相当于旅)两标(相当于团),人数将近3万。其中,陆军第二混成协驻扎奉天,负责奉天防务,于1907年夏分批由关内进驻奉天。徐世昌下令在省城附近修建兵营,因地处城北,故名北大营。这就是北大营的由来。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在关东军板垣征四郎等具体谋划下,日军炸毁了沈阳柳条湖的一段铁路,诬指三具穿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为炸路凶犯。柳条湖铁路爆炸声一响,隐藏在高粱地里的第三中队的日军立即冲出,攻击北大营。

  北大营官兵由于接到不抵抗的命令,对于日军的突袭没有准备。当炮火击中弹药库、日军逼近营门时,旅参谋长赵镇藩与旅长联系不上,便直接用电话向东北边防军长官公署参谋长荣臻报告。荣臻命令说:“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这时,全旅官兵按参谋长的指挥都已进入预定阵地,但不能还击,只有挺着挨打。

  夜11时30分后,日军先后由营垣西、南、北三面进占营堤,并用机枪、手榴弹杀害我军。因不准抵抗,全营官兵相继避退,北大营内呈一片混乱状态。“士兵各持枪实弹,怒眦欲裂,狂呼若雷,群请一战。甚有抱枪痛哭者,挥拳击壁者,犹能服从长官命令,不还一弹。

  19日零时许,日军受到第七旅部分官兵的自发抵抗。高桥第四中队越过营垣向621团攻击时,遭到该团官兵猛烈射击,高桥中队长以下6人负伤。小野第一中队向南大门的卫兵营房攻击时,亦受到非常猛烈的射击。小野第一中队占领南门后,开始向北大营东侧的620团南方攻击,高桥第四中队也经练兵场由正面向620团进攻,该团团长王铁汉当即下令还击。

  东北军与日军激战到下半夜三点多钟,伤亡较大,东北军开始突围。当时各部队已被日军分割,情形十分混乱。620团是最后撤退的,夜4时后,王铁汉命令第二营由东面撤走,第三营及团部由北围墙突围。日军阻止突围,受到第三营第九连官兵的猛烈还击,其他各连也枪炮齐发,将日军的火力压制下去。趁此间隙,各连官兵相继越壕而出。第二营也从东面突围而出。从9月18日晚10

  点30分到19日凌晨5点30分,经过7个小时激战,日军完全占领北大营。中国军队伤亡官兵335人,失踪483人,日军伤亡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