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吃到亲儿做的饭 亲妈泪长流(图)

10.11.2015  16:32

  昨日下午,在血样检测报告单未出来之前,吴小东不仅激动,而且很紧张,他不断地搓着手,甚至有些发抖。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白琳 摄

  11月5日,记者第一次见到吴小东,那时的他显得有些无助,他不知道能否与亲生母亲相认。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白琳 摄

   新闻到底:《被拐23年寻亲娘,儿想给您做顿饭

  新闻闪回:一架飞往南方的飞机载着小小的他越飞越高,脚下的故乡越变越小、越变越远……从此,父母的疼爱和东北老家的分明四季、皑皑白雪一起变成了梦里模糊的回忆。他在南方的椰树下和酷暑里长大了,生活轨迹却是——被卖,再被转卖。如今,29岁的他来沈寻找亲生父母,刻在心里的父母名字成了唯一的线索,他能找到自己的父母吗?

  5天前,被拐23年的他独身来到沈阳寻亲。站在宾馆的天台上,模糊记忆里的家乡已经高楼林立,再也找不到那处种满大树的平房。他说,寻亲,对他来说像一场输赢不定的赌博。5天来,一个深深铭记于心的母亲姓名索引出警方电脑里最匹配的信息。他与疑似母亲回忆着儿时的点滴记忆,有的能对上有的却对不上。他说,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我的亲人。5天了,DNA亲子鉴定结果出来了,那句“具有生物学遗传关系,可确认为母子”他等了23年。他说,妈,我终于可以照顾你一辈子了!

  “你就暂时管我叫妈吧,不然没个称呼多别扭。”对方看出了他的心事,这样说道。“妈……”他小心翼翼地叫道。

  从11月6日工作人员在他的手上扎下一针,抽走了那一管鲜红的血开始,吴小东的时钟就被调慢了。1分钟慢成了1小时,1小时慢成了1天,而1天,对他来说仿佛比过去的20多年的等待还要漫长。

  等待结果是世界上最煎熬的事,仿佛一个病人在等医生的宣判。而现在,他和病人一样,吃不下睡不着,而他的病,只有亲生母亲才能治好。

  他想跟眼前这位“疑似母亲”好好谈一谈,可话到嘴边又咽下,他连个称呼都说不出口。“你就暂时管我叫妈吧,不然没个称呼多别扭。”对方看出了他的心事,这样说道。“妈……”他小心翼翼地叫道。“你穿多大号的裤子和鞋?”“妈妈”问他。“43的鞋。”他以为只是为了打破沉默,便随口回答了。

  可第二天,沙发上就多了几个崭新的包装袋。“妈妈”给他买了新棉衣、裤子,还有棉鞋。“快换上试试合不合适。”“妈妈”催促他,他却愣着没有动。“你怎么给我买这么多新衣服,万一最后……”他支支吾吾地说。“就算最后咱俩没什么关系,妈给你买这些衣服也不后悔,你这么大老远奔我来了,我也应该给你买。”“妈妈”打断了他的话。“从来没有人给我买这么多新衣服,对我这么好,我感觉受宠若惊。”一句话让“妈妈”眼睛里闪着泪花。

  为了让小东放松下来,大姨带着他在沈阳到处逛。“你头发太长了,没精神,大姨带你去剪个精神点儿的发型。”生平第一次,他坐在宽敞整洁的理发店里,在亲人的陪伴下,剪了一次头发。镜子里,头发在理发师的指尖下变得短而整齐。镜影里,大姨慈祥地看着他,他突然觉得这像一场梦。

  白天,得知自己的到来,已经80多岁的姥姥和两个舅舅都赶了过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回忆着小时候。

  可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床上,无数个疑问又爬上了心头:如果真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办?如果不是,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这样的疑问折磨着他,让他彻夜难眠:“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常常梦到小时候的事情一紧张就醒了。”

  为了让“妈妈”多吃饭,小东决定亲自给“妈妈”做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