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姑娘的“文学情怀”

25.09.2017  09:47

 

  

  □张学昕

  沈阳姑娘韩雪梅是我两年前招收的博士研究生。我更早就有耳闻她在本科期间,就是一位被大家“公认”的才女。从本科到硕士,她就有数十篇文化随笔、文学评论和当代文学的研究论文,发表于北京、辽宁的报刊。在进入攻读博士学位阶段之后,更加显示出其坚实的学术基础和勤勉、谦逊的品质。也许是因为雪梅从小就热爱文学,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又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政治、文化、艺术等许多热点问题格外关注,这使得她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思考,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为个人的参照“谱系”。她对于许多当代文学及其作家、作品,有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角度和思考空间,其中有许多批评文章和研究文字,早已越出了一个博士生的思考边界和话语能极,具有相当的纵深度和学术意义。新近,她的《社会转型的话语建构:新世纪中国文学与文化概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并入选“光明学术文库”,这是很了不起的科研成果,既为沈阳也为辽宁做出了积极的人文贡献,充分体现出理论意义作用于社会现场的文化价值。

  这部专著共七章四十五节,41万字,雪梅潜心钻研,持之以恒,花费了五年的心血。专著直面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聚焦新世纪以来人文现场的“榫卯”式结构,从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主体性、前沿性、焦点性、价值性、趋向性入手,采取宏观把握与微观凸显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文学与文化的主体价值、场域格局、发展向度、名家新变、艺术审美等全局性映象进行理论思考和学术论证。雪梅遵循客观立场、问题意识、还原历史、正视现实、面向未来的思想原则,着重阐释文学与市场、文学与文化、文化与消费、欲望与审美等多维辩证关系,努力揭示中国当代文学的焦点现实性、当代文化的复杂多元性和文艺理论的与时俱进性,进一步探求新世纪人文科学的发展规律。

  阅读这部著作,雪梅对贾平凹、苏童、张炜、迟子建、格非、余华的评论文章,显示出不凡的功力。特别是关于迟子建创作,她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进行考察,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可以说,这是国内近年来对迟子建研究的一次突破性尝试,显得极为难能可贵。同时,雪梅对文学批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一些问题,也有自己非常独到的思考。她对“马列文论语境的中国化”、“转型期的文学气场”、“文学批评承载力”、“多元文化共存性”、“远离民众文学危机”等问题的思考,相当深入。也正是由于她浓厚的理论兴趣,她的许多文章,都充满了思辨色彩和理论的自信勇气。从这方面,我也看到了一个年轻学人的成长步伐。

  雪梅关于当代文学的一些研究文章,都有着极强的问题意识,切实从文本出发,充分尊重文本自身的蕴涵,选择真正能贴近文本的方法,阐释其价值和意义。并且,她不拘泥于已有的理论框架的束缚,遵从“理论是灰色的,文本之树常青”的信条,努力将理论的贮备,转化为方法论和论述的策略。而这一点,正是许多博士生难以抵达的状态和层面。而且,她对每一篇文章的选题和灵感,都是从大量的阅读中得来。构思成文之前,她就已经收集、整理和积累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且认真地做去伪存真的筛选,她从来不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因为缺少材料和见解而发愁,而去东拼西凑。对于雪梅而言,她所缺乏的永远只是时间。我坚信,如果有更多的时间,雪梅会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著作的最后部分,是“21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年表(2001—2016)”。雪梅非常注重“概论”的事实来源与支撑,在事实的流变中提炼和把握人文科学的客观规律。她用了很大精力梳理出新世纪以来文学文化的标志性事件,而且,难能可贵的,她不是简单按时间顺序“复制粘贴”,而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大浪淘沙,对重要事件进行概括性阐释。从学术意义上讲,这一“21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年表(2001—2016)”,是国内目前最新最全的文学文化“年表”,极具科研收藏价值。

  我感到,雪梅的勤勉和挚诚,实在是源于她对文学本身的挚爱和文学天赋,这也应该是雪梅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初心”,或者叫“文学情怀”。这一点,我在她身上有深刻的体会。一位风华正茂、青春阳光的女孩子,没有将自己的精力,用于对自己外在的粉饰和妆点,而几乎是全部用在对自己专业不懈的追求之中,用在了对中国当代文学深深的挚爱之中。而且,能够耐得住寂寞和现实的种种诱惑,这不仅令我,也令许多熟悉她的老师和同学惊异和叹服。她潜心校园,立足辽沈,面向全国,对自己六年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院生活的枯燥,所处的环境和对待一些事物的复杂性,从没有抱怨,只有从容不迫的坚持,谦虚、谦卑,不骄不躁,扎实读书,用心写作。我知道,这样的学生,在沈阳,在辽宁,在全国,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沉潜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有时感觉自己是个布袋木偶戏的艺人,只有以‘笨拙’的状态完成动作,才能呈现蕴涵真髓的传统好戏。有时我又好像是炮制中药的匠人,若想使药材发挥最大功效以解人疾苦,就必须精勤专注地将其九蒸九晒,用心研磨。这令我体会到‘笨功夫’与‘工匠心’在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也更加认定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的那句话,‘人生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与时间的混合物。’”雪梅在著作“后记”中写下的这些话,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我感到,这也正是文学的未来。因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历史阶段,一名青年学子面对窗外的喧嚣与诱惑,还能够持久拥有一颗文学研究的“工匠心”,这是多么可贵的文学情怀。显然,这种文学情怀,需要的是一个人怀有从容、挚诚的赤子之心,而不是带有任何世俗功利的投机和虚荣。这一点,沈阳姑娘韩雪梅堪称是这一代年轻学子的榜样。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获得者)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