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建大的思念:风吹过稻田,我们会想你……

25.05.2021  07:03

  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里立有一块袁隆平题字的石碑,石碑前摆满了师生送上的鲜花。今年的插秧活动正在进行前期准备,稻苗已经运到现场。辽沈晚报记者查金辉摄

  石碑前摆满了师生送上的鲜花,其中有献花者的留言卡片。辽沈晚报记者查金辉摄

  5月26日,是沈阳建筑大学第18届插秧节,建大体育场西侧20亩水稻田,校工已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

  今年的插秧节却多了些沉重气氛:5月22日,作为沈阳建大师生精神偶像的袁隆平逝世,噩耗传来,众多建大师生和校友们的朋友圈瞬间变成了灰色。

  一个是有着“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科学家,一个是“培养让中国人住好房子优秀人才”的工科大学,两者是如何产生了如此深的交集?

  5月24日,全国人民泪别袁隆平之际,记者前往沈阳建筑大学为您揭秘袁隆平与沈阳建筑大学的18年情缘。

   一个题词:

  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沈阳建筑大学体育场西侧,是一片20亩大小的稻田。稻田由五组相同的长方形的小块稻田组成,每组稻田都被道路和田埂分割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在每组稻田的中央都有一个正方形的读书台,除了分割稻田的道路之外,田中还有几条斜穿稻田的道路。

  “这是传统‘耕读’思想在现代的全新演绎。”稻田景观的设计者,全国著名景观大师俞孔坚这样解读这个作品,“稻田作为文化象征已经写入了建大的校歌:‘风吹稻香,沁染书香’”。

  而稻田最中间道路的南端,立着一块纪念石,上书“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几个大字,落款是“袁隆平,2003,元”。

  “2003年,沈阳建大迁址浑南新校区,几十万平方米的新建筑在当年的水田地里拔地而起。在新校区的景观设计中,学校有意保留当年的万亩水田景观,便请全国著名景观大师俞孔坚团队进行改造设计,建大体育场西侧便有了一块由20亩水稻田组成的自然景观,学校也成为全国首个工科院校‘种稻田’的大学。”沈阳建大宣传部部长张晓雁介绍。

  给稻田题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肯定是最好的人选,袁隆平院士得知学校保留这块稻田的寓意后,在时任学院党委书记张福昌邀请下欣然为学校题词“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

  2003年1月24日下午,张福昌从袁隆平手中接过了“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的题词,两者的情缘至此产生。学校把他的题词刻在纪念石上,矗立在校园的稻田里。2018年,学校新建了校史馆,袁隆平的亲笔题词原件也被请进了校史馆中。

   一段佳话:

  举办18年插秧节和收获节

  “这片稻田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着建大学子谨记粮食来之不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种子,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来实现理想和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张晓雁介绍。

  从景观建成开始,这里每年都会举办稻田插秧节和稻田丰收节等活动,今年已是第18个年头。

  “对大多数来自城市的学生来说,自然和耕作是遥远和陌生的,稻田景观让他们有机会回到真实的土地接触和了解农作物的播种、管理,感受收获的喜悦。”张晓雁表示。

  每年的插秧节和丰收节越办越丰富,从最初让学生直接参与稻田劳动,发展到现在融入了诗歌、绘画、书法比赛等等丰富课余生活的元素,成了沈阳建筑大学除了校庆之外特有的节日。

  学校也将稻田景观划分为“责任田”分配给各学院,由师生共同种好“责任田”。每年收割后,学校还会留下部分稻米辅助当地的小动物过冬安家,以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的理念。

  而作为每年丰收节中最重要活动,就是校领导从丰收节的承办学院中接过象征着建大稻田文化的“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稻田精神旗帜传承给下一届插秧节的承办学院。

   一种传承:

  您是我们永远的灯塔

  每年5月,都是建大稻田插秧节举办的时间,今年的插秧节因为袁隆平的去世,有了别样的意味。

  “我们建大学子对袁老的感情是很深厚的,这片稻田不仅成为建大人的文化符号,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建大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开拓进取,我们也准备把纪念袁老和今年插秧节结合起来办。”张晓雁说。

  5月24日下午,校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插秧节,稻苗被从车上抬下,放在了每块稻田的一侧备用。

  而在“稻香飘校园、育米如育人”纪念石前,则是几天来学生们自发敬献的鲜花。

  “一生布衣,丰功伟绩”“每逢稻浪千重,粒粒当忆袁公”“稻香依旧,千古流芳”“阳光所在,生命之光”“您是我们永远记得的灯塔”……一句句话语,表达了建大师生对袁老的敬仰和缅怀!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将袁老先生的精神铭记在心;做一名未来的匠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建大机械工程1805班李成表示。

  “如同一株水稻,完成了使命,最终归落在泥土中。这片稻田,便是建大人的坚守和传承!”建大土木工程1808班温达钦表示。

  辽沈晚报记者隋冠卓


(责任编辑:王海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