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镇馆之宝”《康熙南巡图》开展

28.09.2018  09:32

  《康熙南巡图》稿本第二卷(局部)。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查金辉 摄

  《康熙南巡图》记录康熙皇帝“南巡盛典”,当时康熙帝下令全国范围选拔绘画能手绘制,“画圣”王翬等多位画家历时六年方告完成。其正本残卷在2014年曾拍出1600万天价。

  9月27日,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康熙南巡图》稿本第二卷出展敬典阁“院藏珍宝展”展厅,展期3个月。

   展出图为仅存于世的稿本三卷半之一

  沈阳故宫博物馆展览陈列部策展人张丽立介绍,《康熙南巡图》所绘内容为康熙二十八年皇帝第二次南巡的场景。正本绘制前,先绘有稿本十二卷,呈康熙帝御览钦定后,再绘制正本十二卷。

  稿本为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图大致相仿,小有差异,尺寸比正图略小些。目前可确定的《康熙南巡图》稿本仅存三卷半,其中较完整的三卷,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和沈阳故宫,而另外半卷残本,则由私人藏家收藏。

  沈阳故宫本次展出的此卷画卷以纸本、小青绿为主绘制,手卷包首以黄色锦地花绫布制成,上以楷书撰题签:“圣祖仁皇帝南巡回銮图,第二卷”,其下另题小字“宋骏业进呈,王翚制”。所绘内容为康熙帝南巡途经江宁直至瓜洲回京路程图。康熙帝的庞大船队,挂白帆,顺江而下,直至瓜洲城(今扬州南)。

  画卷由南京南部雨花台起画,经报恩寺,近抵江宁城郊。沿途望村居、看水榭、经闹市、过码头,越无数山石、湖汊,转入长江。途经雨花台、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弘济寺、关帝阁、燕子矶、刘家山、纱帽洲、郭璞墓、金山、瓜洲城等多处。从中可以看到大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地方风貌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

   记录康熙皇帝“南巡盛典

  康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同时,他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即位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的24年之间,先后作了六次南巡。他从北京出发,由山东入江苏,泼江而南到苏州、南京、杭州,最远渡过钱塘江,到了绍兴。

  在我国古代,天子出巡可以用“相当麻烦”来形容。首先,交通非常不发达,其次,花费的时间长,陪同的人员多,花费的银两更是一笔巨额开销。

  康熙如此频繁南下,主要是由于清初战乱不息,河道年久失修,江南一带河患十分频繁。康熙皇帝下决心对黄河、淮河进行全面的治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南巡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并积极调整政策,使得遭受战乱破坏的士农商工各业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进入相对安定的局面。

   全国范围选拔绘画能手历时六年方告完成

  康熙时期宫廷画院虽然聚集着很多画家,但组织机构尚不完善。为了要把“南巡盛典”记录下来,皇帝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求并选拔绘画能手来绘制《南巡图》。御书处办事刑部员外郎宋骏业向皇帝推荐了他的老师王翬。

  王翬是当时极负盛名的山水画家,更被认为是集唐、宋、元、明之大成的“画圣”。

  此时王翬六十岁,正是技艺成熟、创作旺盛的时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首肯。随同王翬到京师作画的还有他的弟子杨晋,此外还集中了宫廷内外的许多名家高手,如冷枚、王云等画家均参与了创作。

  在清代,《康熙南巡图》此类画卷是为最高统治者树碑立传的作品。以康熙南巡为题材,画面都是以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在描绘时,必须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事情如实地表现出来。王翬采用长卷形式来描绘皇帝南巡盛举,而且每卷画独立成幅,虽然画的是许多天的事,但由于采用这种形式,因而保持了路线和情节的连续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创作过程中,素材的选取、构图的规划是由王翚完成,局部的细致刻画是由其他画家完成。

  十二卷巨制《康熙南巡图》经由王翬等众多画家历时六年方告完成。图成后康熙帝非常满意,赐书“山水清晖”与王翬以示嘉奖,并提出赐官,但被其婉言谢绝。王翬晚年自号“清晖主人”,正是为了纪念这一次的荣宠。

   正本残卷曾拍出1600万天价

  2014年3月,法国波尔多一家拍卖行透露消息称,两幅罕见的中国17世纪绢本画作以189万欧元(约1600万元人民币)拍出。据报道,被拍卖的部分属于《康熙南巡图》正本第六卷,该卷曾被一私人收藏家购得,上世纪30年代为传给不同的继承人而将画卷分割。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朱柏玲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