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晚渡飞歌 浑河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21.06.2019  09:21

  6月9日,第五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开幕 李浩/摄

  2001年,浑河开始清淤工程

  2005年,罗士圈出土的缆桩

  2019年,美丽的浑河畔 图片由沈阳市档案馆提供

  6月9日晚上7点,沈水湾公园云飏阁,第五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的美妙旋律,轻抚浑河岸边的垂柳,和着浑河水的微波徐徐奏响。此刻的浑河灯光璀璨,就像一条闪闪发亮的丝带,从夜沈阳城的腰间飘过,展现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超凡魅力。

  就像苏州河孕育了“东方明珠”上海、塞纳河繁盛了“浪漫之都”巴黎、泰晤士河开启了“名都”伦敦……对于沈阳这座城市来说,浑河早已超越了母亲河的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浑河的变迁,见证了一座城市不断蜕变、成长的传奇故事。

   候鸟归来臭水河变成“清水河

  5月29日晚上6点30分,70岁的陈干城在家附近的浑河慢道上散着步。每天这个时候,他都会沿着浑河走上一个小时。“我在浑河两岸住了几十年,早年根本没人来河边逛,枯树、荒草……天一黑漆黑一片,河水最少的时候,拉着马车就能过去。现在,树绿了、景观多了、设施全了……浑河是我们身边最美的风景!

  退休前,陈干城在沈阳市交通局信息中心工作,由于工作关系,他对浑河的历史有着颇为深入的研究。“史书上记载的浑河,水清鱼肥,到了明末清初,浑河逐渐发展成为漕运通道,一百多年前,浑河航运盛极一时,形成了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说起历史上的浑河,陈干城显得很兴奋。

  曾几何时,浑河也一度被工业和城市污水污染,失去了往日清秀的模样。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浑河,陈干城非常痛心。“那时候浑河的水是臭的、黑的,一股股污水排入浑河,浑河两岸到处是挖沙和开荒种田的场景,浑河水量最少的时候,赶着马车就可能蹚过去。到2000年,浑河水质超过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为劣五类水质。每当想起这个时候的浑河,很多经历过的人都会皱起眉头。

  2001年,沈阳市正式启动浑河综合治理工程。当年,沈阳市境内通向浑河的37个排污口全部被掐断;短时间内,数以百计的效益低下和污染严重企业或破产或实现了清洁生产。此后,沈阳市陆陆续续地建成了数座污水处理厂,排入浑河水系的污水全部经过处理达标。2004年,浑河治臭治污初见成效,浑河终于再荡清波。这一年,沈阳市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浑河治理十多年来,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浑河水质大幅度改善,候鸟重归,情景喜人。今天,保护浑河、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生活在浑河边的人每天在做的事,浑南区五三街道奉天九里社区副书记朱菁华告诉记者,他们的社区就是离浑河岸边最近的社区之一,每天都会有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去巡河,发现污染环境的现象立刻制止上报。陈干城说,他一有空也会参加巡河工作。

   中心南移市区“界河”变内河

  与陈干城一样,1947年出生的潘文武,对早年依浑河而居的经历也感慨颇多,他最难忘的还是过河“进城”的经历。

  “我出生就在浑河以南,1970年左右搬到了东陵区黄泥坎村住,离浑河很近,家里就两间小平房,村里根本没有马路,一下雨就是两腿黄泥。”潘文武回忆,那时候人们认为浑河对岸是城市,所以他一辈子工作、生活都在“城外”。只有过个年,才能去趟大东门附近看看亲戚、买点年货,每当这时,他就得凌晨两三点出门,步行跨过现在青年大街附近的那座唯一能过河的窄桥,接着再步行到目的地,一个来回就得一天。

  2000年左右,潘文武家搬进了楼房,房子周围铺了马路。潘文武和家人还是经常跨过浑河“进城”去,只不过越来越方便快捷了。浑河上的桥建了一座又一座,家门口就有一座长青桥,过河的交通工具也从公交车,发展到地铁和私家车了。

  自古以来浑河都是以市区“界河”的姿态,出现在沈阳的版图上。直到1996年版的沈阳总体规划中,城市跨过浑河向南组团式发展的战略被首次提出,浑河规划定位转变为城市内河。1999年,沈阳市提出“跨过浑河南,迎接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在2011版的沈阳市城市规划中,浑河则与南北方向的“金廊”构成沈阳大都市的十字主轴,城市由跨河发展转变为拥河发展,浑河的定位由“绿带”提升为兼具生态、文化、经济功能的复合型“银带”。

  城市版图的变化,使得依河而居的沈阳人视野更宽、生活更便利。如今,潘文武跟儿子一起住在浑南的万科金域蓝湾小区,儿子每天开车走五爱立交桥到奉天街上班,最多也就用20分钟。6月9日,潘文武和老伴出小区门,就踏上了刚开通的地铁九号线,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大通湖街的亲戚家。

  潘文武感慨:现在“进城”也没啥感觉了!

   晚渡重现文化长河流向未来

  6月9日晚上,家住长白岛深航翡翠城小区的市民魏赫兵,带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沿浑河北岸兜风,行至云飏阁附近,交响乐《盛京故事》的悠扬旋律让父女俩停下脚步。原来,第五届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的开幕式正在这里进行。

  “我生在沈阳、长在沈阳,五年前,我搬到浑河边的小区居住。这几年我亲眼目睹了浑河的巨大变化。晚饭后,我特别喜欢带着女儿,开车或者步行沿浑河走走,我女儿最爱看浑河两边漂亮的高楼和一座座大桥,五里河公园、罗士圈生态公园、沈水湾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都是我们经常会去的地方。浑河晚渡公园、盛京大剧院、k11博览馆、三好桥东侧还有全国首个钢琴音乐广场、再加上这座云飏阁……沿河一路上,我可以给女儿讲很多关于浑河的故事。

  魏赫兵平时喜欢踢球,李铁8号足球公园也是他经常要去的地方。如今的浑河,西三环至东四环(抚顺界)南北两岸61公里的浑河滩地城市段景观带已经呈现在市民面前。绿树成荫、景观丰富,不仅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的需求,也使这里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沈阳城市新名片。

  目睹了奥运会足球比赛、第十二届全运会、沈阳国际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国际和全国性体育赛事在浑河边成功举行,一场场艺术盛典和文艺演出在浑河边的“大钻石”和郎朗钢琴广场次第举办,像陈干城、潘文武、魏赫兵这样见证了浑河数十年变迁的人们,禁不住由衷地感叹:今非昔比,咱浑河真是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寇俊松 通讯员张琪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寇俊松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