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年前沈阳曾是东北亚最发达地区之一

02.02.2018  08:55

  郑家洼子出土的青铜短剑

  北崴遗址出土的青铜短剑

  “沈阳发现的这把青铜剑不但是辽宁最早的,也是东北亚地区最早的,很重要。

  2017年度辽宁省考古业务汇报会日前在沈阳召开,记者在会议上获悉,在沈阳新民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的北崴遗址,除了发现鼎、瓮、罐、石串珠、石斧、石镞、石范等外,又出土一把青铜短剑和扇形铜斧石范。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认为,这对于完善沈阳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探讨东北系青铜短剑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阳青铜剑文化丰富

  已先后出土不同时期青铜短剑30余件

  “北崴遗址的文化性质为青铜时代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3000至3800年。这里发现的青铜短剑,是沈阳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短剑,从其形状判断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比全国闻名的沈阳郑家洼子古墓出土的青铜短剑还要早几百年。这些青铜剑的发现,证明沈阳地区是当时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月25日,郭大顺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崴遗址发现的青铜剑很特别,它的剑身与剑柄是分离的。也就是说,它可能不是实用的武器,而这种青铜短剑是很重要的祭祀用的物品。

  记者了解到,至今,沈阳已先后出土不同时期的青铜短剑和青铜器达30余件。其中,1955年南塔南侧修水渠时,出土青铜短剑一件,特点是曲刃,有节尖,残长20厘米、刃宽5厘米。1958年,在郑家洼子第一地点,挖掘出铜器共27件,其中青铜短剑一件。短剑形制为两侧刃部弧曲,中脊凸起。1962年,在第一地点以南500米处,又出土青铜短剑一件。1965年8月,郑家洼子发掘14座墓葬,其中在一座大型土坑木棺木椁墓中,发掘出土铜、陶、石、骨器共42种797件,青铜短剑三件。

  “剑,人所带兵也。”这说明剑首先是一种防范意外随身携带的兵器。早期短剑是匕首式,在北方草原地区,它既是人们吃肉的餐具,也是护身的武器。专家介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长剑才开始流行。长剑便于战斗,而短剑主要用于护身。大家都听说过的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的成语,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利用短剑的典型故事。

   青铜剑曾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佩剑好比今天的奢侈品

  郭大顺介绍,自西周至战国时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与东北地区相毗邻的朝鲜半岛、俄罗斯、日本等东北亚地区,其青铜时代文化中都蕴含着青铜短剑文化,中国东北系青铜短剑是一种典型的代表,这种青铜短剑的基本特征是,剑身与剑柄分体组装。

  郭大顺说:“青铜剑,除了实用外,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青铜剑首要属性是兵器,但还具有尊贵的礼器的性质。因为它便于携带,在西周、东周时期,随着铸剑工艺的不断提升,士大夫阶层开始兴起佩剑之风,他们对于青铜剑的装饰性更加看重。一把上好的青铜剑就像今天的奢侈品一样,鎏金、错金银、镶嵌等装饰手段都被应用到青铜剑身上,有的剑鞘由象牙精雕而成,剑首饰以珍珠,堪称珍宝。这也是显示贵族身份的佩饰,并用此向世人夸耀,以彰显主人的地位。

  从沈阳北崴遗址、郑家洼子古墓出土的石范上看,证明当时已能大量铸造铜器,结合墓葬材料可以看出铜兵器也可能大量存在。因为东北各民族狩猎和征伐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这也明确了以青铜短剑为典型特点的地方青铜短剑文化的内涵。

   沈阳青铜剑文化

  构成了中国青铜剑文化的一支

  “沈阳青铜短剑的不断发现,是辽宁考古学领域的一个闪光点。可以说,沈阳是东北亚青铜短剑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沈阳青铜剑文化也构成了中国青铜剑文化的一支,有着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目前,在辽沈地区发现的各种青铜剑已有上百把。作为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发现者和发掘主持人,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提出了闻名全国的辽河流域五千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辽西发现了5000年前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址等,考古学界推断,这一重大发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辽河文明以其历史的连续性、地域性、典型性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沈阳地区在辽河文明中也占有重要一席。

  对于东北青铜短剑的起源,现在学术界流行三种观点,有“辽西起源说”“辽东起源说”“西伯利亚起源说”,而究竟是由辽西向辽东分布,还是由辽东向辽西传播,更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而沈阳青铜短剑和青铜器的不断发现出土,能为东北青铜短剑的起源说提供有利的佐证。郭大顺认为,沈阳应是东北亚地区青铜短剑文化发源的一个中心地区。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国时燕武成王派武将秦开击破东胡,劫地千余里,自造阳(今河北怀来)至襄平(今辽阳)筑长城,直上谷、鱼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由此可见,沈阳地区在战国时属于燕国辽东郡辖境。

  郭大顺说,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是燕国的重镇方城(侯城前身),隶属燕辽东郡襄平县,这是沈阳建城史之初。当时东北一些地区已纳入燕国的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央政权在东北建立郡县制,实施有效管辖奠定了基础。

  唐代徐坚等编撰的《初学记·剑》中说:“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沈阳作为重镇方城当时已是燕国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这里除了驻扎军队外,还有不少人口居住,城市也得以繁荣起来,也就是说,在沈阳发现葬有青铜剑的墓地主人,不是上层高官,就是军事将领,或者是沟通人神的萨满“曲律”(巫师)。

  沈阳地区的青铜剑文化,是沈阳历史上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展现,并且可以证明沈阳青铜剑文化,在东北亚和辽河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张爽) 作者:陈凤军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