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皇姑区联手19家文博单位 邀您赴文博之旅

16.10.2018  09:41

  新乐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一。

  新乐遗址太阳鸟广场。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皇姑区一直是沈阳的历史人文宝地,66平方公里的文化沃土上有着清昭陵、东北大学旧址等多处历史遗迹。而坐落在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1号的新乐遗址,更加提升了皇姑区的人文底蕴。

  作为沈阳人文历史的源头,新乐遗址一经发现便在国内外考古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一发现证明辽河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今年7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新乐遗址发掘报告》初稿专家论证会,40年的考古挖掘资料将汇总呈现。而据新乐遗址博物馆消息,该博物馆新一轮的文物保护规划正在进行中。

   七千余年前人类生活遗迹现身皇姑区

  新乐遗址发现于1973年。当时,一名农业技术员在沈阳工厂宿舍的建筑工地上发现了几片留有刻画痕迹的陶片,他把这些奇怪的陶片送到了文物部门。经鉴定,这些陶片来自遥远的史前年代。随后,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挖掘,发现了这处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文化遗址。

  至今,这里已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址四十余座,出土各类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近万件,成品两千多件。经科学测定,这些文物有着七千年以上的历史。

  专家介绍,同一时期,我国原始文明遗存不在少数。其中有代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有代表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而新乐遗址代表的是辽河流域,同一时期,在辽宁省内还有牛河梁遗址。

  新乐遗址的发现,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七千余年前,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空白,对沈阳乃至全国的文化、科学、艺术、历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前“沈阳人住房”最大逾百平

  七千余年前,“沈阳人”的“住房”是什么样呢?新乐遗址出土的房址给出了答案——这些房屋排列密集,大的达到100平方米上下,小的也有30-50平,房址间相隔3-5米。

  在一处发现于1978年的房址,可以清楚看到其东西长11米、南北宽8.6米,总面积为95.46平方米。这处房址由54根柱子支撑起来,四周的穴壁与外面的地面高度一样,距离现在的地面1.5米左右。

  专家介绍,在我国,这样的地穴式房屋在同一时期也有相似案例。比如地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它的房址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作用是防水防潮防止野兽的侵袭,现在很多南方少数民族仍使用这种建筑;而地处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则有前堂后室的格局。此外,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址与新乐遗址大体相同,属于半地穴式房屋。

   史前“沈阳人”已会种植原始农作物

  考古挖掘显示,在史前先民的生活中,获取食物是生存的头等大事。在新乐遗址中发现了用来给谷子脱皮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说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掌握了原始的农业耕种。

  经过辽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鉴定,当时的谷物学名叫做黍,和东北的大黄米近似,有黏性。黍的出土,证明当时辽河流域的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这种最原始的农作物。新乐遗址出土的黍,对研究北方农业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新乐遗址还出土了炭化榛子、橡子、山里红果壳和果仁。可见,采集是当时食物的另一个来源。

   深腹罐、斜口器等陶器被广泛使用

  新乐遗址的其中一个房址里出土了540多件文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玉器。其中的陶器主要有深腹罐和高足钵,深腹罐出土的数量较多,高足钵则制作精细,纹饰独特,色彩艳丽,非常精美。

  新乐遗址出土的陶器,从质地上说是夹砂红褐陶,器形以深腹罐、高足钵、斜口器为主,纹饰为压印之字纹、弦纹。这些构成了新乐遗址出土陶器的重要特点。

  新乐遗址出土了很多陶器,比如压印之字纹斜口器,它的器型比较特别,复原完成后前面是一个U型口。关于斜口器的用途有两种推测:一种是簸箕,用来盛放脱完皮的谷子;另一种是撮子,用来清理火塘里的炭灰,还有移植和保留火种的作用。

  出土最多的深腹罐用途最广——大的可以当做家庭用的小水缸,小的可以当做杯子。部分深腹罐的纹饰很特别,上面是一个横着压印的“”字,下面是一个竖着压印的“”字,所以也被称为组合纹饰。

   沈阳城市标志“鸟图腾”也来自这里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部落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崇拜,通常是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他们相信自己与这些动植物有着血缘关系,所有的氏族成员都要加以崇拜。那么在七千余年前,沈阳人的祖先崇拜什么呢?

  在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非常精美的炭化木雕艺术品,形似鸟。它是沈阳地区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珍贵文物之一,也是仅存的史前木雕工艺品。这件艺术品被发现时已断裂成三截,上面刻有花纹,全长38.5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鸟的羽尾很长,几乎占据全身的二分之一,类似权杖。

  经学者研究,这个木雕鸟可能是原始部族的图腾或者族徽,是他们生活中精神的寄托。

  考古学家们分析推测,木雕艺术品出土的地方很可能是当时氏族首领居住或者经常出入的地方,也有可能是氏族成员议事的地方。所以,这件艺术品可能就是这个氏族崇拜的图腾信物——鸟图腾。

  后来,因为新乐文化被视为沈阳文化的源头,沈阳人把新乐遗址中那块古老的木雕当作带来光明的太阳鸟,并用它来作为沈阳城市的标志。

   新乐遗址仍存诸多未解之谜

  七千余年前的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这就为后人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

  说到新乐遗址的未解之谜,首先就要提到煤精。新乐遗址是目前所知唯一出土煤精制品的史前遗址,将人类使用煤的历史推溯到了七千余年前。

  经鉴定,遗址中出土的煤精来自抚顺老虎台。那么,祖先们是如何获取到煤精的呢?目前有两种推测:一种是抚顺在浑河的上游,煤精被古浑河冲刷出来,并随河水流至下游,祖先在河边将其捡回来并雕刻成各种形状;另一种推测是,煤精来源于史前人类的路运,如果该说法为真,那么就证明了史前人类的活动半径已达到100公里。

  遗址出土的煤精制品数量较多,形状分为耳铛型、球型、泡型器。它的用途有几种猜测:比如占卜问天的祭祀用具、孩子的玩具、装饰品、用来交换物品的一般等价物等。但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另外,新乐人究竟从何而来,又迁往何处?他们为什么要迁徙?是由于食物的减少还是洪水的破坏?这些至今仍然是个谜。

   记者手记

  皇姑区博物馆联盟

  让更多人走近人文

  新乐遗址等博物馆的存在,提升了皇姑区的人文底蕴。

  近期,皇姑区联手19家博物馆和艺术馆,向沈阳市民发出了一场人文之旅的邀约。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飞航空博览园、皇姑屯事件博物馆及皇姑区13家民间艺术馆共同签约,成为“皇姑区博物馆联盟”的成员单位。

  皇姑区将致力于文化保护和创新,给艺术一方水土,给历史生存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人文。

  目前,皇姑区共建成中国成语印博物馆、冯元平剪纸艺术馆等13个艺术展示馆,这些文化项目多次代表沈阳“走出去”,向国内外展示沈阳艺术魅力,讲好皇姑文化故事。

  联盟成立后,皇姑区将整合各博物馆资源,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互通有无,无限链接,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历史,走进博物馆。同时不断提升皇姑文化内涵和城市品质,为打造“‘五型’城区美丽皇姑”积蓄文化力量,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经淼

  本版图片均由新乐遗址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经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