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竞技体育正向社会化转变

15.11.2016  14:07

    两位小剑客在赛场上较量。  □本报记者/朱才威  摄

    “为什么家长不愿意孩子进专业队?因为孩子进入专业队以后,要在体校进行封闭训练,上午读书下午训练,现在家长的观念已经不同,希望孩子们运动和学习并重,而体校不能满足家长们的需求。”沈阳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管理中心主任李洪涛分析说。

    李洪涛认为,体校的观念也需要改变。他说:“如果我们给予一些俱乐部必要的支持,相信俱乐部能带出优秀的运动员。同时对一些突出的苗子,一旦发现,我们就给他们资源,比如教练的技术、训练的费用等,这样能够减轻国家对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负担。所以,社会上的各体育俱乐部的兴起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向社会化转变。沈阳市陆校的击剑已经尝到了该项目社会化的甜头。

    “除了击剑,我们陆校还拥有射击、射箭、拳击、散打、摔跤等竞技项目。击剑社会化发展不错,其他传统的竞技项目同样具备社会化、市场化开发空间。”沈阳市陆校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沈阳市的射箭、拳击、散打等俱乐部发展态势不错。这些项目群众参与度高,赛事商业价值大,社会化前景好。传统项目的发展必然要依靠社会化的发展及产业化的运作,我们已经开始探索并借鉴击剑的成功经验,推动散打、武术和拳击等项目的社会化、职业化,比如将优秀运动员推向市场……

    此外,借助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沈阳市体校所拥有的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两大项目,也被一些欲发展冰上运动的企业看中。在全国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今天,沈阳市体校的这两支冰上队伍也有可能走向市场,助力实现“全国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本报记者/朱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