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警方公布打假成果:3大类13种物品上榜

16.03.2015  09:34
网络配图 - 新浪辽宁
来源: n.sinaimg.cn
网络配图

  “2014年,在我们侦破的案件中,降糖类、降压类、减肥类的保健品添加药物成分类案件呈现常发态势。”沈阳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副支队长魏智勇在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昨天,沈阳警方在皇姑区北行地区组织开展“3·15”维权集中宣传活动,现场展示食品、药品、保健品等3类共13种假冒伪劣产品。

   假药假保健品

   上网一查就露馅

  在活动现场,五六种假冒伪劣的糖尿病药物、保健品展台前,吸引了大批市民观看、咨询。

  市民付女士告诉记者,她2000年就患上了糖尿病,15年来吃过的降糖药不下十几种。她说:“有些药,吃了之后血糖不降反升,我吃过的这些药里,差不多一半都是这样。我也不好说这是假药还是什么的,反正就不用了呗。

  “不管用的什么降糖药,想没想过了解一下是不是真药?”记者问。

  “找谁啊?反正不管用我就不用了,不过说实话,这些假药实在太害人了。”付女士说。

  魏智勇告诉记者,实际上无论是假药、还是假保健品,其实有些情况下,个人也是可以识别的。他说:“凡是药品、保健品都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并发给药品、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才可以生产或上市销售,因此药品、保健品在国家食药监局数据库都会有备案,都可以查到,查不到的就是假药或假保健品。

   服用立刻有效

   要警惕违法添加

  但是在去年,有一些新苗头出现在了药品和保健品领域。

  魏智勇介绍说:“降糖类、降压类、减肥类的保健品添加药物成分类案件呈现常发态势,比如在降糖类保健品中添加二甲双胍;在减肥保健品中添加西布曲明。

  “目的很简单,就是能够快速达到降糖、降压、减肥的目的,现在很多人看中的就是疗效!但是从我们侦破一些案件的情况来看,保健品并不具备治疗效果,即便有效果也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服用就有效果,我建议反而要慎重权衡。”魏智勇说。

  事实上,在侦破这类案件时,警方往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魏智勇认为,要真正遏制这类案件,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提高相应的标准。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