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留住时代

09.11.2018  09:22

   展现

  辽宁振兴发展

  生动实践

  奋斗故事

  金字品牌

  挖掘

  辽宁振兴发展

  底气所在

  实力之基

  行动抓手

  7年前,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中国工业博物馆奠基,这在当时是件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大事。铁西区委区政府把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改扩建成综合性的大型公益性工业博物馆,从此,一座满载着沈阳半个世纪记忆的地方走进了公众生活。

   厂房旧址成全国最大工业题材综合博物馆

  中国工业博物馆坐落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走进工业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重达50吨、高18米的青铜浮雕,气势磅礴地呈现给人们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炉钢水出炉时的壮观景象,它象征着沈阳的工业沸腾不息、振奋昂扬的精神。

  转过这座浮雕,是一座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铸造馆,工业博物馆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铸造馆建成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反响非凡,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共鸣,因为这是沈阳乃至东北第一家工业类博物馆。

  “它颠覆了人们对博物馆的传统印象,博物馆不止有历史类的、艺术类的,还有工业遗址类的,对我国工业遗产、工业遗址的保护、利用和研究,中国工业博物馆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中国工业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王彤说。

  沈阳铁西区委区政府在原铸造馆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2012年5月1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改扩建后的展馆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馆藏品1.5万余件,定级文物300余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面展示工业题材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A级景区。现有通史、铸造、机床、汽车、铁西5个常设展馆和冶金机械展区。铸造馆为不可移动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中国工业博物馆拥有完善的功能服务区域和设施,包括多功能报告厅、贵宾厅、纪念品商店、观众互动体验区等。

   铸造厂车间原貌焕新颜 集中展现工业文脉

  2007年4月17日,沈阳铸造厂浇筑完成最后一件产品——鼓风机壳之后,完成了它的一段历史使命,工厂升级改造,搬迁至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新的现代化铸造工业。

  而原铸造厂的厂房拆还是不拆?拆了可以置换成高档住宅或者商业区,不拆意味着铁西区政府财政的巨大损失,经过反复论证,铁西区委区政府作出了惠泽后世的重大决定,把铸造厂的一车间改造成铸造博物馆。

  保留原厂的混砂、落砂、排砂、抛丸等系统,保留冲天炉、10吨天吊及运输轨道、举架高达30米的厂房等等,在这座庞大的铸造博物馆近2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基本保留了原铸造厂一车间的原貌,馆内存放钢水包、铸件、设备等实物,展示了七大铸造工艺流程,并运用大量的图片、文字和音像,并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工人生产的场景,使一个不再生产的老厂房再次焕发了生机活力,成为一座集中展现东北老工业区工业文脉的铸造博物馆。

  改建博物馆后对于研究沈阳铁西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现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感受沈阳铁西工业发展的沧桑变化,见证沈阳这个共和国工业长子近代工业百年记忆的历史情怀,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诞生在铁西

  目前,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各种活动,已成为教育交流、成果展示、文化鉴赏的重要场所。这里每年吸引了30多万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每天平均1000人参观,他们来这里探寻前辈的工作和生活,来这里寻找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来这里休闲娱乐。

  王彤表示,中国工业博物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可以分为可估量的价值和不可估量价值,可估量的是我们在博物馆里看见的各种“”——就是藏品,不可估量的是它们蕴含的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精神。

  就如展馆中展出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虽然是按原比例仿制,但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沈阳这个共和国工业长子用汗水和智慧浇铸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1950年9月,当国家把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沈阳第一机器厂(后来更名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那一刻,全厂上下都万分激动。激动过后,他们又开始有些担心,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从模具制作到最后浇铸都有相当的难度。工厂推举了当时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师傅带领铸造团队担此重任,由于当时生产条件艰难,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主要凭经验手工操作。

  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硬是凭目测、手工操作的精湛技艺攻克了难关,提前20天完成了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

  同年5月1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庆祝国际劳动节的喜悦中,凝结着铁西工人的心血和智慧、爱国深情的第一枚金属国徽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地标

  在采访过程中,王彤还透露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工业博物馆中由沈阳铸造厂改建的铸造馆已申报国家工业遗产,现处于拟公示阶段。

  沈阳铸造厂始建于1939年,几经易名,1956年正式定名沈阳铸造厂,成为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最大的专业化铸造企业。

  铸造厂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职工人数多时达5800人,年生产能力最大时曾达到38000吨,为通用、重矿、机床、冶金、汽车、石化、基础件等多个行业提供产品,生产各种牌号灰铸铁、铸铁、合金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及铜铝合金等铸件,产品销往全国十余个省市,并有部分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的国家大型二类企业。

  沈阳铸造厂建厂以来,累计为国家各行业提供各种铸件100万余吨,其中涉及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装备的铸件30余万吨。在沈阳工业发展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以沈阳铸造厂为典型代表的铁西各工厂是计划经济时代工厂的缩影,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阵痛后,它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重新走向了辉煌。而铸造厂原址再利用,为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王彤告诉记者,铸造厂改建为博物馆之后创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它的潜在价值在博物馆建成后得到了最大化的社会价值发挥,为社会提供了城市人文景观,成为沈阳一个独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作为优质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它是一个时代、沈阳人民顽强不屈的见证者。

   记者手记 工业厂房遗址记录工业历史

  中国沈阳工业博物馆通过大型工业厂房遗址、记录时代精神的机器设备和标志性事件的工业历史,呈现给游客工业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与进步,彰显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解读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审美价值及人文情怀,感受工业与科技结合带来的神奇变化,感受到工人阶级铸就的自力更生、无私奉献、敢于创造的不朽精神,感受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正用顽强的精神生息劳作,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琦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王琦

沈阳在老旧厂房标注文化记忆
  老旧厂房承载着近现代沈阳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