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晚报]没钱也给治 老村医有本万元呆死账

15.03.2016  09:34

  “早上6点多钟就有人,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休息,一晚上还得起来好几趟……”64岁的安玉清很忙,从“赤脚医生”到村医,他忙了40年。

 

 

  在本溪南芬区石湖村,1000多名村民把他当成“健康守护神”,附近十里八村、甚至本溪市吉林省都有人专门来找他看病。

  行医服务乡里,他自认为收入不高,还攒下来1本万余元的“呆死账”。“没钱可以先记账,等到有钱时再算。有人来了就问没钱能给打(针)不,我说有病没钱也给打。”安玉清说,这样的患者一般都不会再给钱了。但对此,他微微一笑,并不挂怀。

  中学毕业短暂培训就上岗 一干就是40年

  被推选成赤脚医生那年,安玉清22岁。

  当时他刚从南芬思山岭中学毕业,也算是个文化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后就上岗了,后来他自己又到医院学习了一年。

  安玉清说,那个时候对赤脚医生要求不高,基本上就是打个预防针,谁有个头疼脑热开点止疼片、扑热息痛片什么的。

  但安玉清并没有因此放松,白天忙农活儿,晚上看医书,他特别愿意琢磨,治疗婴幼儿湿疹他就是利用传统药物、自己总结经验配出来的药方。“大部分婴幼儿都有湿疹症状,主要是受胎毒影响,在我这花个一二十块钱(买药)基本就没问题了。

  更多的时候,安玉清是给本乡本土的村民打针拿药,他的“管片儿”就是石湖村。

  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愿意到安玉清这来看病,每天6时许就有人上门了,看病的、买药的、打滴流的……一直得忙活到晚上。

  自配药方 挽救被判“死刑”的乡亲

  安玉清看病最讲究对症、预防,他说其实医生用药基本差不多,配伍时可能有出入,如果治疗时能注重预防,病就好得快。

  村里有个小儿肺炎患者在市里医院花了好几千元也没治好,安玉清配药时考虑到预防,对症加入了预防并发症的药物,结果花了几百元就治好了。

  再一个就是不盲目迷信高档药、进口药。思山岭一名患者消化道出血不止,几万元钱花进去,最后还是被一家医院判了“死刑”。

  家属找到安玉清,安玉清开了药方,用药后一上午流血量减少,3天后血压恢复正常,保住了命,总共花了1000多元。

  现在,全乡的人晚上看病都到安玉清这里。他说,冬天的时候,每天到自己这看病打针的得有五六十人次。

  不把钱放首位 攒下一本呆死账

  能获得村民赞誉、成为村民的“健康守护神”,安玉清靠的不只是出色的诊疗水平,更是因为他注重诚信,有着一颗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心。

  安玉清说,40年的辛酸苦辣,让他觉得当初就不应该干这一行,可是既然干了,就要帮村民尽量解决困难,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即使没必要也非得多打几天点滴,那样是挣钱了,可信誉没了。

  石湖村有6个村民组,谁家有什么人患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安玉清的心里都有一本账。他说,“你要为他们想,才能得到信任。

  一组一名村民患慢性胆囊炎及胃病多年,每次发作都请安玉清出诊,可哪怕是半夜,安玉清也从不收出诊费和注射费。

  一个冬天的晚上,六组一村民因剧烈腹痛被送到安玉清处,出现休克症状。安玉清凭借多年经验判断可能是异位妊娠引起的出血,立即安排病人转诊,一边联系医院,一边联系车辆,并陪护病人一同前往。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后病人转危为安,他才离开医院。

  安玉清还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

  四组有两位五保户老人,一位患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另一位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安玉清定期免费送医送药,坚持5年之久。

  三组一村民因结扎留下后遗症,丈夫又患胃癌去世,留下两个未成年子女,几乎丧失了生活信心。安玉清知道后,多次登门劝说,送去营养品,并为她垫付了几千元的医药费。

  安玉清并不避讳谈钱,虽然挂号、出诊、针灸、按摩等没什么成本的项目他不收费,可打针吃药的药钱还是要收的,不过没钱可以先记账,等到有钱时再算。

  “也有人来了就问没钱能给打不,我说有病没钱也给打。”安玉清说,这样的患者一般都不会再给钱了,这些年安玉清的呆死账也有1万多元了,“不过(对方)心里知道有那么回事就行。

  欣慰的是村民更长寿了 渴望年轻人能接班

  安玉清说干了40年村医,最欣慰的是村民们更长寿了,“过去70多岁就算高了,现在村里活着的90岁以上老人就有4位,80岁以上的十几位。

  不过安玉清也有自己的苦恼,一是风险大、压力大,二是有时患者不理解。

 

 

  他说,有一次给一位老人挂青霉素,皮试都正常,都快打完了,一起打滴流的几位老人唠到了青霉素过敏能死人。老人一听就嚷起来了,“我不行了,上不来气了”。安玉清说这可把他吓坏了,赶紧又是人工呼吸、又是打过敏针,可算老人没事了,他被“吓完了”。

  再有的患者用上药、打了针就要马上见效,要不就耍横,“让去大医院还不去!

  安玉清说,“风险大,收益还少,希望将来这个岗位能留住年轻人,让人家能在农村呆住,还是得有更多的优惠政策。

  谈到自己,安玉清表示,“村医虽然收入低,可每当患者用了我配的药治好了病,真是超级开心,那种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没有的。

  他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有医德,这些年下来,“只要大家还信任我、身体还允许,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特派本溪主任记者 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