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哥”:大连好着咧 俺也当大连人(图)

24.03.2015  17:32

  踩着油门走,拉着客人转,365个日子手握着方向盘;顶着星儿出,背着月儿还,路上的故事一年也说不完……在大连的“的哥”队伍里,有这样一群河南“的哥”,他们说着一口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每天驾车走街串巷,感受着大连的气息。在这个被他们称为“第二故乡”的城市里,他们生活得怎么样?与城市融入得如何?在“的哥”的岗位上,有什么酸甜苦辣?对于未来又有哪些期盼?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河南“的哥”聚居地——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桥东社区,找到了这些号称“河南出租车车队”的司机们,目睹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也听到了埋在他们心底的话。

  真“讲究”:这座城没把俺当外人

  目前,大连市内出租车从业者约两万人,其中1/4为外地人,而“河南帮”则在其中占据了不小的份量,他们分散在各个出租车公司里。要想了解这个圈里的故事,就得先认识“河南出租车车队”队长王俊超。今年37岁的王俊超,老家在河南周口,留着板寸儿头。与许多老乡一样,从十几岁离开家出门打工到现在,他先后去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却在2007年选择来大连,并一直在这里生活。“刚来大连时开车会有些不习惯和不熟悉,但是大连人给了我很多帮助,也没有瞧不起外地人,我觉得大连人‘真讲究’,就特别想留下来。”现在,王俊超已经在大连生活8年多了,与许多外地“的哥”依然把自己当外人的观念不同,王俊超和他的老乡们已经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城市,并把自己当成大连人了。

  今年31岁的马江辉就是其中一员。从2008年来大连开始,第一眼他就爱上了大连。由于对道路不熟悉,做不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马江辉便连续坐了近10天的公交车,从早坐到晚,把大连的大街小巷都走遍,并记在心里。但当他第一次以大连出租车司机的身份拉客人时,心里还是很紧张。当时,一位客人要从中山广场去沙河口区的锦绣小区,由于忘记了可以上疏港路,马江辉硬是绕了一个大圈子才跑到目的地。当时他就想,一旦乘客下车后嫌绕远了怎么办,嫌车费贵了怎么办?他低头一看计价器显示26元钱,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告诉乘客:“不好意思,我对路不太熟,绕远了,您就给我20元钱吧。”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名乘客不但没有指责他,反而很包容地说:“没关系,你也不容易。”说罢,便扔下30元钱车费离开了。这件事深深地温暖着马江辉,从那时开始,他便觉得自己被这座城市接纳了,他就是大连人中的一员。“在这个城市工作我心里很暖。”马江辉说。

  挺充实:举家来大连,日子好着咧

  这些河南来的司机们基本都住在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桥东社区石松小区里,在大连落了脚工作稳定后,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也带来,打算全家都在这里生活。“由于孩子都还小,我们的老婆基本都是在家里照顾孩子。”王俊超说,他们的爱人其实也很想出去工作,但因为文化程度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社区在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想法后,与辖区单位大连康泰医疗服装厂合作,成立了“外来务工妇女就业基地”,为她们腾出了一些钉纽扣、剪线头等岗位,并全都以计件工资结算,灵活的工作时间满足了她们的就业愿望。

  自从他们来大连后,不仅是妻子们的生活有了改变,就连孩子也学会了跳舞、书法、下棋。现在,许多河南“的哥”的孩子们已经成为了桥东社区“外来务工子女新希望艺术团”的团员,免费学习了吹奏葫芦丝和打鼓,学会了演奏《红河谷》、《春天在哪里》等二十多首歌曲,并经常在“迎六一”汇报演出、夏季乘凉晚会、市民文化艺术节专场音乐会、外来务工人员中秋文艺玩会上献艺表演,还在西岗区外来务工子女达人秀大赛中荣获优秀奖。采访中,许多河南“的哥”纷纷表示:“是大连让我们的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现在我们一家几口每天都很充实。”

  “必须”的:俺们也为“流动名片”添彩儿

  “大连包容了我们,所以我也想为大连做点好事。”王俊超说:“我就是个司机,就立足本职工作回报社会吧。”于是,在2011年,王俊超组织了42名河南“的哥”,成立了河南“的哥”爱心车队,开始了他们的“公益之旅”。

  从那年开始,每年中考和高考期间,这支爱心车队都会开展爱心送考活动,第一时间奔跑在路上。他们在每一台“爱心车”上,都贴上“爱心送考”的标识,系上金丝带,并签订服务承诺书,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考生。4年的时间里,这42台车已经为近百名考生提供了专车服务。除此之外,这些河南“的哥”还参加了“扶老尊老逛大连”、“拥抱孤老过新年”、“我为劳模献爱心”等志愿者活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他们都会放下当天的活儿,开车去义务接送辖区里的劳模们,带他们去游览老虎滩以及滨海路等景点,实现他们的出游梦想。有一次,马江辉开车带了4个孤寡老人逛大连,由于老人年岁已高,车速超过20公里/小时就会晕车恶心。马江辉就从桥东社区出发开始,一路走走停停地开车去了老虎滩和星海广场,并在路上用他带有河南口音的普通话为老人们进行介绍讲解。将近15公里的路程,马江辉硬是开了两个多小时。虽然过程很累,但看到老人们激动又开心的样子,他却觉得很值得。“我年龄也不大,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很亲切。”司机马江辉说,他能亲手帮助老人们圆了重游梦,感觉自己很幸运。

  “梦想”着:孩子将来能在大连有个好的前程

  这些河南“的哥”们在爱心送考的过程中,每当顺利把考生送入考场后,看着他们的背影,眼前总都会浮现出同一个画面,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十几年后也走入考场的样子。因为户籍的原因,他们的子女在大连读完一部分课程后,还要回到原籍去读书,从而顺利参加高考。这就意味着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将得不到父母的监护,对他们成长很不利。“不过,近年来出了新的政策,只要孩子在连就读高中满三年,就可直接在连参加高考,这些好的政策真是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没什么文化,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大连的教育很好,所以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孩子能一直在这里学习,将来有个好的发展。”王俊超说。

  采访中,每当谈及梦想,作为父亲,这些“的哥”们都想让孩子越来越好。而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他们其实也有属于自己的期盼。“做一名出租车司机不容易,做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更不容易。晚上开车经常会拉到醉酒的乘客,有时他们会吐在车里,但是意识又不清醒,我就只能给他送到派出所,车里弄脏了也只能自己收拾。”马江辉无奈地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因为走的路不对、车里没开空调等这样的小事而受到乘客的指责、谩骂甚至投诉,所以他的梦想,就是希望大家能互相包容和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些和谐。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张倩摄

沈阳市和平区打造沈水之阳文旅创意产业带
  6月6日,在和平区文旅局指导下,辽宁频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6月11日开幕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报道 沈阳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开辽宁频道
这个周末可来沈阳市图书馆看展览听讲座
  辽沈晚报记者朱柏玲报道 在这个周末,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