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溯源 战“疫”前线的“侦察兵”

31.01.2021  07:20

  工作人员在筛选数据。

  从大数据、AI智能方式识别可能的暴露人群,到快速完成孤岛病例的流行病学关联;从大数据掌握病例基本信息和行程轨迹,到“谁传染了他”的溯源链条……在此次疫情流调战“”中,沈阳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队伍通过缜密的流调溯源工作,不仅为沈阳制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更为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提供了“沈阳模式”。1月29日,记者再次来到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听专家讲解沈城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是如何形成的。

  链条追根溯源查清传染链条

  “在流调溯源过程中,疾控、公安、工信大数据等多部门联合作战,在调查开始前通过大数据掌握病例基本信息和行程轨迹,为现场调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启发病例回忆、避免回顾性偏移、减少不配合调查带来的误导等起到了关键作用。”沈阳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陈叶介绍说。在此次病例溯源时,利用刑侦、图侦等专业技术手段,流调队伍快速细致准确地完成孤岛病例的流行病学关联,为全省新冠疫情防控流调溯源提供了沈阳模式;在密接排查时,通过大数据、AI智能等方式批量筛选近60万条数据,进而识别、发现和控制风险暴露人群,为全市疫情防控“扎紧口袋”。

  记者了解到,在流调中,每组有三名队员,其中两名队员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另一名队员在外进行数据整理。流调队员们在接到任务指令后,要对患者发病前14天的行程轨迹进行详细调查,这不仅是要找出“他传染了谁”——以划定密切接触者,更是要找出“谁传染了他”——来溯源传播链条。把全部病例的传播链条溯源清楚,是沈阳市制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重要技术支撑。

  探索“机械带毒”假设疑团告破

  在流调9号病例95岁老奶奶张某某的过程中,因为老人常年卧床,在住院期间处于昏迷状态,因此所有调查只能通过其家属开展,流调溯源过程异常艰难。这个病例在住院期间没有与1号病例、6号病例有直接接触,当她检测出阳性时她周围的人员也没有出现核酸阳性的情况。老人家的感染来源查找一时陷入僵局。参与9号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流调队员胡贝贝回忆:“当时大家的压力非常大,工作量也非常大,流行病学调查涉及600余名医护人员,每一个人都要详细调查才能确定是否有交叉感染可能。

  在对病例情况进行探讨过程中,流调队提出了是否存在“机械带毒”导致“机会传染”的假设,这一假设得到了国家组的支持。因为老人家年纪大、长期卧床,身体抵抗力特别弱,少量病毒对其他人可能不会引起感染,但是对老人来说却足以致病。队员们立即对这所医院所有职工逐一进行调查,并在公安部门的助力下,终于找到了原因:医院勤杂工、保洁和护士与1号病例共触物体表面后机械带毒,导致95岁住院患者张某某患病。至此,这例漂浮在传播链条之外的疑团告破。

  沟通摸清行动轨迹守住防线

  队员们在流调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言语态度恶劣、极其不配合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除利用公安大数据协查外,不断与病例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消除他们的心理防备,也是队员们在流调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队员赵朔介绍说,在流调一例病例的过程中,该病例隐瞒了一处行程轨迹并拒绝队员后续的电话调查,队员们联系到她的家属并耐心解释配合流调的重要性,希望家属能劝服患者配合流调工作。在多次通电话后,患者终于配合了调查工作,提供了一处之前隐瞒的行程轨迹,队员们立即将这个情况进行报告,并通过公安帮助协查到密切接触者7人,第一时间进行了管控,降低了病毒继续传播的风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尚志文/文李浩/摄


(责任编辑:王海涛)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