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专家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30.11.2020  17:51

日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接受表彰。作为测量施工的主要负责人,他是索塔上随叫随到的“蜘蛛侠”,也是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的获得者,更是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的奇迹。

1995年,陈兆海毕业于天津航务技工学校测量试验专业。25年来,他执着专注、不忘初心,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他不仅精炼了“中国速度”,更创造了“中国精度”。

从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到我国首座航母船坞——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工程,到国内最长船坞——中远大连造船项目1号船坞工程,再到我国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以及目前在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顺利承建的背后,见证陈兆海攻坚克难、精雕细琢、勇于创新,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

陈兆海在工作中。(中交一航局三公司供图)

2004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进入大干阶段,陈兆海所在的测量团队肩负起基床抛石检验的重任,检验要求标高精度20厘米。“这看似很短的一尺距离,却深藏着极大的挑战。”陈兆海坦言。工程所处地区海况十分恶劣,水深30米,流速1米每秒,全站仪这些高端仪器无法适用于这种水深流急的外海施工,既要满足水下抛石的精度,又要满足施工进度的目标,这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实现。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陈兆海忽然想起了一个老法子——“打水砣”。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用来测定水底点至水面的高度,但受水流、水深及尺身型变等因素影响,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水砣触及海底的2到3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这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向来追求高精度的陈兆海决定亲身挑战。那段时间,陈兆海常常是一连几天吃住在海上,30多斤的“铁疙瘩”,每天要扔成百上千次,一连几个月,几乎把所有工闲时间全部拿来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硬是把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300多米的码头,一年的校验时长,不服输的陈兆海一举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厘米级的奇迹。

匠人易得,匠心难修。作为中交一航局三公司目前在测量施工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陈兆海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更有一颗竭尽所能让工匠技艺和精神薪火相传的匠心。从工地上一次次不知疲倦的演示,到寝室里一场场推心置腹的恳谈,他不仅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倾囊相授,更能敞开心扉,与青年测量人员分享个人的成长故事,引领大家开启自己与众不同的测量人生,学会用心测量人生的轨迹。如今,陈兆海的弟子已遍布公司境内外所有重大工程:2014年,他的徒弟张强荣获中交集团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徒弟管仲春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程测量比赛二等奖、中交集团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日报大连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