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弃百万年薪 复原千年前乐器

21.01.2015  11:51

 昨日,刘达在沈阳的家中展示他制作的乐器。本组图片均由记者查金辉摄

  库莫奚、雅图罕、卓尔格……这些不是人名,而是距今1000多年前的老乐器,随着大清灭亡已失传百余年。

  29岁的沈阳人刘达眼下的工作就是将这些没人知道的老乐器“救活”。

  他放弃百万年薪的工作,辞职回到沈阳复原已经失传的老乐器。他复原的乐器都是辽代前后的,全国目前只有他会做。

   曾为乌克兰前总理演奏

  刘达的爷爷是军乐队的指挥,他4岁起学习钢琴, 14岁钢琴十级, 16岁获得香港亚太区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我在深圳的老师也是李云迪的老师,李云迪早我三届,算同门师哥吧。”

  2006年刘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钢琴,辅修作曲, 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硕士毕业。

  在乌克兰期间他多次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他记得有几次演奏时,台下第一排贵宾席坐的就是前乌克兰的“美女总理”季莫申科。

  未等到他毕业,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就邀请他加入,还有年薪百万做欧洲巡演钢琴家的机会。

  刘达说,在乌克兰每到重要节日,音乐家都只会使用和演奏本国本土的乐器和音乐,这让他重新审视自己手中的钢琴,“我是沈阳人,可对沈阳的老乐器却一无所知。 ”

  2007年,刘达利用每年一次放暑假的机会回沈阳找寻老乐器。 2012年毕业后,他拒绝百万年薪的钢琴家之路,毅然回到沈阳,开始了寻访老乐器的艰辛之路。

   学11种语言和车钳刨铣

  复原老乐器的工作最初是查清代的文献如《四库全书》、《大清会典》等,然后进行走访,进入复制阶段,最后才是自制实物阶段,从2007年开始至今已7年。

  为了复原老乐器刘达已经花了10万元。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教授钢琴课为生,最拮据的时候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靠父母救济度日。

  还要自学蒙文、满文、土耳其语,加上以前的英语、俄语、乌克兰语等,他已经会11种语言。为了能制作这些乐器,他学会了车钳刨铣,现在可以自己独立开车床、铣床。

   将组建一支沈阳古乐队

  如今经过刘达复原的辽代之前的古琴有20把左右。记者看到他制作的库莫奚琴还未上色,有半米多高,琴箱半开半合非常有特色,内凹的箱体是三个人用凿子手工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历时4个月。

  刘达介绍,库莫奚琴有1500年的历史,八旗入关时还使用,大清灭亡后便失传。“腾格里琴”早在唐代就有;“贝付卡琴”是一种发声像埙一样的乐器,只不过它的形状是一只陶制的鱼。

  说起制作的艰难,他说,比如“雅图罕琴”在《四库全书》中记载“通长四尺七寸三分八厘五毫。 ”并没有图,制作的尺寸就要换算现在的单位,虽然有长宽高的记载,但并没有琴的深度等,所以需要反复制作,仅仅画图就用了两年时间。“我不想让这些古乐器进入博物馆,而是在救活它们! ”这些老乐器不输给西洋乐器,全部复原应该有50多种,比交响乐队的乐器总数还要多。刘达说,他将会全部复原这些老乐器,组建一支沈阳古乐队,登上世界的舞台。主任记者王志东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