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四区一城” 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25.11.2014  00:04

  由深圳市政府和汕尾市政府联合编制、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审核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近日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标志着合作区未来发展蓝图已经绘就。

  11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会同规划编制单位召开了新闻通报会,有关负责人深入解读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并就合作区规划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解读

  合作区定位:建设“四区一城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涵盖四个镇,分别是鹅埠、鲘门、赤石、小漠,总面积达468平方公里。按照《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合作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四区一城”,即: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有关负责人介绍,“四区一城”各有内涵。合作区希望将深圳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和汕尾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共赢发展,为广东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创造经验,提供示范作用。并且,围绕为深圳主导产业作配套的理念,按照“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为深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重要支撑。

  合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汕尾市最靠近珠三角的区域。合作区将积极面向珠三角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延伸的重要平台。此外,合作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率先在粤东地区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有关负责人介绍,合作区定位是打造一座现代产业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的开发建设思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突出滨海风貌特色,把合作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产业新城。

   解读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据介绍,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的目标为: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到2030年,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现代产业新区基本建成。

  2013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7.4亿元,这意味着从2014年到2020年的7年间年均增速要超过30%,合作区的发展后劲从何而来?

  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表示对此充满信心。他说,今年以来举办了3次大型招商推介会,对接了180多批次,2000多家企业到合作区投资考察,与清华同方、金科纳米等5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签约项目金额479亿元。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合作区,包括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计划开工项目35个,明年计划开工项目50个。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将增加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鲘门-小漠滨海岸线开发,规划建设10个以上星级酒店,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

   解读

  打造“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空间

  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唐绍杰介绍,合作区将打造“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的是东西向以324国道为骨架,通过市政化改造打造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规划建设潮惠高速和深汕高速连接线作为功能拓展轴;“一带”为鲘门-小漠滨海旅游功能带,利用鲘门百安半岛至小漠渔港总长约30公里的滨海岸线和10余公里的优质沙滩,建设滨海景观大道和芒屿观光岛等,重点引进星级酒店、游艇和滑翔等旅游项目,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一中心”是指位于“两轴”交汇的赤石南片区和小漠镇区,为未来城市发展中心;“四组团”包括鹅埠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依托鹅埠老镇区, 完善生活及产业配套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配套服务区。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