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竟是这么被发现的

25.10.2016  13:06
《清明上河图》竟是这么被发现的 - 新浪辽宁
病重期间老友冯其庸亲赴沈阳金秋医院探望 - 新浪辽宁
来源: n.sinaimg.cn

  在辽宁,冠以“人民”二字、由省政府命名的“大家”有三位:人民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人民作家马加,以及——人民鉴赏家杨仁恺。

人民鉴赏家杨仁恺。

  曾为杨老写过传记的作家徐光荣曾经说过:半个世纪以来,杨老在博物馆的库房里,发现了失踪800多年的旷世瑰宝《清明上河图》;在乡野民间,采集到了蒲松龄的原稿《聊斋志异》;在长春、天津等地,追缴回《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曹娥诔辞》等百余件书画珍品,并陆续弄清了几千件国宝的真赝和下落。

   琉璃厂大学”毕业的大学者

病重期间老友 冯其庸亲赴沈阳金秋医院探望。

  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在为杨老传记所作的序里称“杨老不仅是一位闻名遐迩的大鉴定家,更是一位大学者、大研究家”。杨老却表示:“我是‘琉璃厂大学’毕业的,古董店和地摊是我的启蒙老师。

  1915年10月1日,杨仁恺出生在四川省岳池县城。当地人传晋时王羲之曾游居岳池灵泉寺,于石壁上留有《兰亭集序》手迹;南宋时,骑驴过剑门的大诗人陆游也曾到过此地。耳濡目染,杨仁恺从小便写得一手好字。

  杨仁恺在20岁的时候来到成都,在玉皇观街私立群觉女子中学教语文和历史,同时兼任《说文月刊》校对。学校离成都古董店云集的总府街很近,按杨老的说法,“日久天长,于不知不觉之间对之发生了如少女初恋的感情”。

  当时的重庆正是陪都,云集了中国的一大批文化精英。期间,杨仁恺常与郭沫若、徐悲鸿、沈尹默、老舍、张大千、潘天寿、黄宾虹、傅抱石等名人学者接触,边校边学,得天独厚。

  抗战胜利后,杨仁恺出川进京,从此,琉璃厂成了他的“第二所大学”,很快,他就与各古董店老板、伙计打成一片,见识了很多国家级珍宝,同时又结识了一批“国宝级”人物,对文物的恋情持续升温。

  新中国成立后,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亲自替他向国家文物局写了推荐信,但因专业人员已经配齐没有去成。这时,杨仁恺得知东北正在招揽文博人才,便毛遂自荐。不久,他就收到了邀请函,请他到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从事研究工作。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