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内的“供给侧改革”

02.02.2016  10:38

  2月1日,记者走进海城市望台镇瑞亚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看见的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只见一垄垄翠绿的草莓苗长势茂盛,挂满枝头红红嫩嫩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咱家采用的是‘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的栽培模式,节省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不说,还大大提升了草莓的外观和品质。”棚主孙仲堂笑着告诉记者,相比于26元/公斤的普通草莓,他家的草莓卖到了70元/公斤还供不应求。

  眼下,正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在孙仲堂看来,供给侧改革和他种果菜是有紧密联系的,对农业而言,转型方向不在于规模化和纯粹“高产”,而在于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加顺应消费者需求。

  孙仲堂去年引进的这套荷兰的智能化种植系统便是“瑞亚”合作社用新技术和新思维带头实践农业向供给侧改革发力的最好例证。6栋草莓大棚就像工厂,一套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着温度、湿度、光照和肥料,植物们始终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系统会按照草莓生长的各个阶段将所需养分科学配比,每天浇水、施肥以及水肥配比多少都通过程序进行设定。”站在3号棚的总控制台前,孙仲堂说,这便是为啥他家草莓外观和品质都胜于传统草莓的根源所在,“市场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产品吗,咋能不卖出高价?”

  随后,孙仲堂低下身子,扒开垄沟里栽有草莓的塑料膜,棕褐色的“土壤”从里面露了出来。“这不是土,是椰糠,椰糠外包膜下方有小孔隙,会及时将管线输送来的养料提供给作物,而一旦根部的水分过多,水分还会从孔中流入下方的导流板,将多余的水分回收到桶里,经过处理,这些含有肥料的水分将再次利用。”孙仲堂介绍,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的栽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模式还节省肥料等费用达到50%,每亩节省的人工费用达到3000元,就拿我家的6栋大棚草莓来说,每年施肥与浇水的人工费用能节省至少5万元。”

  “过完春节,我还将在此基础上采取立体栽种模式,悬空的两层用于栽种采摘草莓,最下面的一层栽种芹菜、生菜、山野菜等叶菜类作物,相信到时候效益翻倍完全不成问题。”孙仲堂对未来信心满满。图为智能化种植系统提升了孙仲堂家草莓的效益和竞争力。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大连持续增殖放流丰盈“蓝色粮仓” “十三五”期间水产品增产18.辽宁频道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棕榈油期权6月18日在大商所上市 成为我国首辽宁频道
朝阳高新区融入京津冀建特色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朝阳高辽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