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国专访:建设智慧沈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4.03.2016  19:20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孝金波、胡佳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三五”时期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作为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11月我国开始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目前,国内有500座城市正进行着智慧城市的试点。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对此,3月11日,沈阳市长潘利国接受人民网采访,谈了自己的看法。

潘利国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智慧城市建设作出部署,充分反映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城市治理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随之而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模式,是信息化与城市化、工业化集成的系统,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引擎和加速器。从稳增长、调结构来看,智慧城市催生新产业、拉动新投资、带来新消费,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建设“智慧沈阳”,就是给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使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全力打造惠民、兴业、善政“三位一体”沈阳模式

什么是智慧城市?是足不出户完成各类支付缴费?是所有排队通过手机一键解决?还是高速Wi-Fi覆盖城市每个角落?在潘利国看来,这些只是智慧城市的一角。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是委托给一个公司去做那么简单。潘利国说:“我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提高的过程,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我们确定了打造惠民、兴业、善政‘三位一体’的沈阳模式。惠民是目的,兴业是基础,善政是保障。三者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惠民,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服务老百姓,要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公共产品。去年沈阳实施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智慧建设工程。比如,在全市19家市属三级医院启动了“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已经开通的“我的沈阳”手机APP可以直接挂号。市民得了小病,可以选择到社区看,如果病情复杂,可以首先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专家远程问诊。同时,“行车易”、“停车易”、“乘车易”和“就业通”等平台上线运行。在主要商业街区试点安置户外智能终端,让没带手机的人也能随时获得便捷服务。今年还将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统一平台,探索实行“城市一卡通”,不仅是出行、购物,还要让涉及沈阳人日常生活的更多功能,比如医疗、社保……尽可能通过一张卡完成。

兴业,就是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潘利国介绍,去年沈阳制定实施了智慧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一批智慧产业园区,阿里、百度、中兴、浪潮、软通动力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已悉数落户沈阳,很多互联网、智能化应用已经从工厂走进了家庭,比如沈阳海尔冰箱互联工厂实现了用户可以在家中定制冰箱的功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产业在沈阳加速形成,通过智慧产业化,将起到调整结构的作用。同时,我们正在利用新兴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沈阳以新松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呈裂变式发展,去年收入增长了30%。沈阳机床集团高档数控机床去年销量增长1.5倍,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已达到2万台。我们启动实施了制造业智能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千名企业家到海尔、宝马等企业开展智能转型专题培训,帮助首批10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其中20家企业已完成咨询诊断和解决方案编制,沈阳机床集团智能机床、东软医疗影像设备成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是产业智慧化,将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善政,潘利国解释,这个“善”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善良”,就是政府要始终怀有为民服务的情怀。一个是“善于”,就是政府要善于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服务百姓、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建设智慧城市要有智慧型政府,政府首先要跟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信息技术深刻变革相适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智慧城市建设也是在倒逼政府改革。比如,原来的“电子政务”,现在要走向更高级的形态,变成“智慧政务”。去年,沈阳已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协同办公平台,大量文件实现在线即时处理,基本不再出现“等人回来才能签字”的情况。今年要成立全市的行政审批局,让老百姓少跑路,想要办的事不出一个大厅就能解决。如果不打造智慧政府,那么政府的工作效率上不去,城市的运转效率也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