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民企活力 更需自身突破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首席记者 丛治国)昨日,在2015年中国绿公司年会上,本报记者带着“辽宁如何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问题,对沈阳市市长潘利国、辽宁省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王英、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董事长李维龙等十余位政界官员和商界领袖进行了专访。
与会期间,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还写下“学习、交流、融合、创新”四个关键词,通过本报寄语辽宁企业家和创业者,希望与辽宁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勉。
沈阳市市长潘利国:
政府要营造沈民企创业环境
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是一个全新的定位。“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政府就是要营造好沈阳民企创业发展的环境,让沈阳的民营企业家能茁壮成长。
省政府金融办主任王英:
民营企业家要有创新意识
这跟人的观念有关,江浙一带的人自古就有经商的历史,而辽宁则缺少这方面的传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上班和创业是相对立的,上班就很难有时间创业,但为什么辽宁人更愿意上班?这不能仅仅用观念来解释。关键是,辽宁的民营企业家们,自己要有创新的意识,事实上,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支持政策,只要民营企业家善于学习,把握住机会,勇敢地去进行创新,辽宁民营企业就会有活力。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刘东华:
企业家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在政府不断出台鼓励创业时,辽宁民营企业家其实迎来了更好的机遇,这些机遇其实相当广泛,所以,辽宁民营企业家要掌握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从全国范围来看,改革本身就是市场化过程,辽宁企业家精神还不够,有些地方则更习惯以往的思维,东三省这么多年有待打破旧有思维。只有民营企业活跃了,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涌现出来。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
人才的归纳和培养是关键
现在很多外向型制造业企业最害怕汇率变化,因为汇率不是自己掌握的。这就引发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做中国的市场?因为他们没办法转型,大多是生产型人才,不是做品牌的。我是辽宁人,小时候生活在瓦房店,那时候瓦房店轴承的影响力多大,可是现在呢?有些企业家把问题归结到自己地处偏僻,可是在互联网下,地域并不是问题,人才的归纳和培养才是关键。辽宁民营企业家在人才和机制创新方面,必须要有新突破,必须摒弃以往的成功经验,因为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现在有了更广阔的技术和更具竞争力的市场。
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叶宇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然
政府本身也要转变观念,从以往重视重工业,重视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创造更好的商业环境。辽宁产业结构不能太单一,而且发展三产并不意味着放弃原有优势,重工业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成功的地方经济,都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董事长李维龙:
民企将成新常态经济主角
作为辽宁本土的民营企业,从自身经历看,民营企业的发展将成为新常态经济的绝对主角,要想方设法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挥民营企业的创造力。新常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帮扶,同时,作为经营主体的民营企业自身,更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消费形式特点,努力创新。如:我们在实际经营中明确了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营销的思路,营销还引入现代时尚理念,实现精准营销、情感营销,“三八女王日”创下集团单日销售纪录4.3亿元。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辽宁新能源企业空间很大
营造好的环境将对辽宁民企的活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民营企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发展动向,才能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求生存、谋发展之路。从能源管理、能源单体技术方面看,辽宁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有很大空间。沈阳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在这方面不缺人才,组织好了、方向对头的话,沈阳民营企业会有很大发展。还有个利好消息,和辽宁相关领导在一起时了解到,民营企业从制度建设、支持等方面都会有相关政策。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
民营企业要做好创新思考
国家正在启动东北新一轮振兴计划,这是一个好机会。在这个机会下,企业应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商业模式。辽宁有着非常好的工业、资源、市场和人才基础,而这些基础在中国很多地区并不具备。如何让民营企业把基础优势转变成自身发展机会?民营企业要做好创新,比如对技术的理解、对商业的理解、对互联网的理解,这些都值得企业在创变中思考。
伯克利加州大学哈兹商学院教授,智库-伯克利加州大学中美战略合作研究中心创始人吴霁虹:
民营企业家最有创新力
我认为民企的活跃度,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家本身。所有企业家必须学习,必须看懂今天的形势。民营企业家不能急功近利,要扎扎实实地结合自己的实业。实际上,互联网思维也是从实业发展而来的,工业还是脊梁。但是为什么脊梁有些软呢?因为没有用全新的方法论,归根结底还是在用传统思维考虑现在的形势。企业家就是要创新,不要动不动就依赖政府,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家本来就是最有创新力的群体,辽宁民营企业家就要有这种智慧和气魄。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首席记者 段芳宇 丛治国 记者 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