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家属苦寻父亲30载 终于得知墓碑下落

06.04.2015  11:41

  “我们不怕牺牲,我们只怕被遗忘。”这是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引用自己父亲形容二战老兵的一句话。2012年的清明前夕,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来到法库县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进行探访。同时,也接受了一份沉重的嘱托,为35位留名英烈寻亲。经历漫长的等待,通过辽宁、江苏、山东三省媒体大联动,终于在今年清明时节又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郝维淦、张文祥烈士,我们特此报告:您们的亲人找到了。

  手捧一束鲜花,道不尽对亲人的思念。4月5日,沈晚全媒体《征集清明故事替您寄托哀思》征集令下发后,寄托对亲人哀思的邮件、微博、微信纷至沓来。

  未曾谋面的烈士父亲,同一天入伍的战友兄弟,相濡以沫的爱妻,含辛茹苦的慈母……

  点燃思亲的蜡烛,深深鞠上一躬。您的哀思、没有来得及表达的遗憾或感谢,此刻我们替您表达。

  秀水河畔追忆先烈

  对于法库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管理员杨福林来说,这个清明过得很欣慰。

  “光这两天,就先后有三拨烈士的亲属来到纪念馆祭奠,我打心眼儿里替这些先烈们高兴。”杨福林告诉记者,这三位烈士分别是夏景芝、崔东升、丁立文,其中夏景芝烈士就是咱沈阳人。按照老家的习俗,丁立文烈士的亲属还专门带了一把家乡的黄土,撒在烈士纪念碑前。

  夏景芝的儿子夏庆春告诉记者,父亲参军时他也就两三岁,由于岁数太小,根本无法记住父亲的模样,家里也没有他的照片,这些年来,他对于父亲唯一的记忆就是祖坟中的那座属于父亲的空坟,每逢清明或逢年过节都会去给父亲磕头。夏庆春听母亲说,父亲离家参军后,母亲曾去部队找过父亲,希望能把父亲劝回家,但父亲却坚持要留在部队,让母亲没想到的是,那一别竟是永别。

  “父亲是腊月参的军,而正月就在秀水河子歼灭战中牺牲了,那场战斗是父亲参军后的第一场战斗,也是唯一一场战斗。”夏庆春说。

  在本报的牵线下,夏庆春终于找到了父亲长眠的地点,圆了这一生中最大的心愿。“10多年前,我曾去过一次秀水河子,但多方打听,也没找到父亲的墓地。”夏庆春说。

  14位烈士寻亲成功

  通过辽宁、江苏、山东三省四家媒体的共同努力,2012年的清明,有12位革命英烈成功“找”到了亲人。又经过3年来的不懈努力,郝维淦、张文祥两位英烈的亲人也找到了。

  “找了30年,终于知道父亲的下落了!”郝维淦烈士的儿子郝道松告诉记者,这辈子对父亲的全部印象就集中在一张烈士证上,上面写着一行字:“郝维淦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三营九连”。父亲跟随部队去沈阳秀水河子参战时,郝道松还在母亲肚子里。虽然没有见过父亲一眼,但郝道松从小就听村里的乡亲说,父亲是被炸弹炸飞的,牺牲的时候只有两条腿是完整的。

  郝道松表示,寻找父亲,曾是多么艰辛的一条路,他和妻子去很多城市寻找过,可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始终没有结果,“姐姐到死都没找到父亲的墓,一直念叨说这是她在人世间最大的遗憾”。直到现在郝道松才知道,原来父亲这么多年一直长眠在秀水河子歼灭战纪念馆,从今天起,他可以了却人生最大的心愿了。

  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