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鸟的飞翔,第一朵花的绽放——热河生物群发现百年科普大讲堂在朝阳市举行

30.07.2023  18:43

7月29日,热河生物群发现百年科普大讲堂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本次大讲堂汇聚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社会宣传等方面分享研究成果、探讨前沿问题,深入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本次朝阳市夏季旅游活动暨首届化石文化旅游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长河中珍贵的遗产,是人类认识生物起源和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是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区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生代化石宝库,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鸟类和最早的开花植物形成的“中华龙鸟”和“辽宁古果”化石。

辽宁作为古生物化石的资源大省,以化石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好享誉世界。”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陈吉东说。今年是举世闻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100周年,到目前为止,热河生物群共报道20多个门类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解决了鸟类起源、被子植物起源与演化等世界“悬案”,被国际学术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讲堂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监事长、著名古植物学者孙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三位专家做了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的报告,并结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经历,就公众如何培养科学精神,如何既掌握知识又不被现有知识禁锢思维等话题进行了阐述。

周忠和长期从事中生代鸟类与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他发现并命名发表了若干中生代鸟类化石,是最早从事辽宁早期鸟类化石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从鱼化石的古诗文开始,介绍了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孙革、徐星两位专家,则分别从古代植物怎样开花结果、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联系等话题入手,从科普角度介绍了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和成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全民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希望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在科研中是如何展现的,能够给公众普及相关知识。”对于给公众分享科学的思维,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提到,“一块化石,不能仅仅单纯的认知化石是什么、认知这个生命是什么,而是要讲清楚生物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个关系变化了,生命也会随之变化。

一批中学生和化石爱好者也来到现场,聆听科学家们的讲述。朝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师张可带领百余名学生现场听讲。八年级学生祖滢涵说:“在今天的讲座上,我学习到了很多与热河生物群相关的知识,通过院士和教授们的讲解,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热爱朝阳。”张可表示,“能当面听院士和教授们的讲解,是非常难得的体验,有助于孩子们开拓视野,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

此次热河生物群发现百年科普大讲堂的举行,让古生物化石这一宝贵遗产能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服务,对朝阳乃至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科研、科普、保护、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将在讲好化石故事、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及促进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希望在未来可以开展更多的科学发掘工作,通过持续的科学发掘产生更多的科研成果,把朝阳市优良的各类资源,通过更好、更科学的多种现代化手段,使其发挥更好的科学教育意义及社会效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周忠和说。

(张雪琪|编辑: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

【责任编辑:徐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