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奋点亮青春

14.10.2017  06:37

  80后的常非,乍看上去就像一个腼腆的大男孩,但他早已是沈鼓集团定子车间意大利3.5米车铣加工中心主操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本着一名工人应有的职业精神,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上,用勤奋点亮青春,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风采。

  这是常非工作中平常的一天:

  不到8点,他就来到机台旁,与夜班工友交接,继续抢制HA7中央总装机壳叶片。待查看部件余量和进给速度后,便放心地交给徒弟加工。而他又快速赶到捷克5米立车旁,顶替休病假的同事加工H1824产品端盖。

  9点,常非拿着生产任务指令单,奔走在立车组每个机台,安排当天生产任务。由此开始一天的带班组长工作。这时,HA7中央机壳一级叶片研磨完毕,他赶紧回去测量、对刀。人高马大的他钻进内壁布满了螺丝把合的密密麻麻的9级78个叶片的狭窄筒体内部对好刀,汗水早已浸透衣背。

  来不及喘口气,他又回到捷克五米立车,查看H1824产品端盖加工情况。一切正常。他看了一眼手机,已是下午一点多钟,早过了吃饭时间,幸好有工友带的盒饭可以应急。

  稍作休息,新的生产指令单又来了。车间正在安装的意大利进口设备要运配件,由于他参与了设备购置的全过程,意方安装人员表示需要常非的协助。他一边忙着打电话联系配件、车辆,一边传递生产指令单。

  晚上8点半,常非开始交接班——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总算松弛下来了,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他心里却感到很充实……

  日复一日,如今常非已是车间年轻业务骨干,但他从不安于现状,常常是累了一天,晚上还要跟着老师傅加班加点。他认为现代年轻人应当学习、发扬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的爱岗敬业精神,做吃苦耐劳的“老黄牛”。正是凭着肯于吃苦的韧劲,他很快掌握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

  成才不忘回报企业。当得知车间开展青工技能大赛“导师带徒”活动时,他主动请缨,先后带了4名徒弟,其中两人经过他的传、帮、带,已经成为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吕良德采写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