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民生温暖百姓小日子

31.01.2018  15:00

      1月23日一大早,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镇石榴沟村村民于显顺在灶间忙活着,淘米、下锅、加水、添柴……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蒸气就沿着锅盖边冒了出来。

  “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简直像做梦似的,过去想都不敢想!”从2017年7月底搬进新房到现在,于显顺的心情每天都格外舒畅,干起活儿来也劲头十足。两年来,在驻村工作队及镇、村两级政府帮助下,他通过养猪、家门口打工实现了脱贫,2017年家庭收入达到了1.2万元。

  见微知著,暖由心生。丹东财政收入并不宽裕,但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各级财政始终坚持公共财政职能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全地区民生领域的支出规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民生财政保障实现了“育有所补、学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养、食有所安、住有所居、行有所便、病有所医、贫有所助、终有所葬”,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尊严,彰显了“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打牢民生基础 焐热民心温度

  收入是民生之源。丹东“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突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与顺序,优先保障涉及工资等个人收入支出,安排资金1.6亿元兑现了各类提标政策。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人均补助标准,由上年的420元提高到450元;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分散和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分别由上年的3780元、4500元和6500元提高到4080元、4860元和702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由上年的45元提高到50元。

  教育是民生之基。2017年,丹东市财政安排资金1.5亿元,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安排资金1000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安排资金2700万元,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和家庭困难学生及农民工子女资助;安排资金4000万元,用于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安排资金8400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这几天,辽东地区气温骤降,雪天增多,不但道路湿滑,市民进出公厕也存在安全隐患。丹东振安区环卫处巡查中发现,珍珠泡公交车站和江畔国际广场两处公厕的入口,都距离地面有两级台阶高度,平时残疾人上下台阶不方便,遇到雪天容易滑倒。振安区环卫处在最短时间内与专业部门联系,定制了无障碍通道搭板,将公厕台阶与地面连接,并喷涂上无障碍通道标识。还专门在每处公厕门口增设防滑垫,在蹲位间增加助力扶手,全方位保障如厕人员安全。

  丹东市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关心群众疾苦,在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7年,丹东财政安排资金1200万元,推进残疾人康复、就业及培训等事业发展;安排1800万元,支持公益性岗位就业,扶持公益性岗位就业1300人;安排资金4500万元,用于发放失业金及为领取失业金人员缴纳医保费,累计4万人次受益;安排资金2.9亿元,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保障人群达到9.3万人;安排资金1900万元,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政策;安排资金5800万元,用于困难群体“送温暖工程”、春节补贴等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坚强后盾,一件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汇聚成暖心的正能量。

  因村因户施策 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的帮助下,我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截至目前,扣除生产费用等前期投入,发展烟草产业为贫困户每人带来的分红能达到300元。”谈及村里的变化,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东岔村党支部书记于长杰异常高兴。去年,丹东市认真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投入财政资金近6000万元,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加强教育、改善住房、低保兜底等措施,实现1.5万人脱贫、42个贫困村“摘帽”。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让每个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最终目标。去年初,丹东市委组织部向119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工作队,要求每个驻村工作队驻村时间每周不少于3天,全年不得少于180天。同时,会同扶贫部门出台《丹东市驻村工作队考核实施方案》,向每个驻村工作队印发了《驻村工作日记》,通过驻村微信签到、不定期抽查等办法,对驻村工作实行动态考核评估。对工作出色的重用,不称职的强令调换。目前,已提拔为副处级领导干部的驻村工作队队长1人,调换17人。全市还安排489个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124个贫困村。各帮扶单位主动作为,密切协作,与贫困户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机制,进村入户调研,因户因人施策,促进贫困人口脱贫。

  一年来,各帮扶单位共向贫困村投入和协调资金1.07亿元,帮助贫困村发展项目1062个,带动贫困人口1万余人。全市上下通过综合运用精准扶贫、兴边富民、移民搬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措施全力推进脱贫帮困。去年,财政部门安排资金4000万元用于扶持46个省、市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省级18个试点村年均增收19.3万元,市级28个试点村年均增收5.8万元。短短3年,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丹东“空壳村”比例下降40.5%。

  丹东财政安排资金6.5亿元,用于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安排资金1.2亿元,用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并增加服务项目;安排资金4100万元,用于农村改厕、艾滋病防治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安排资金1100万元,支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安排资金600万元,继续开展城镇居民大病保险。

  今年,丹东将坚决完成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精准识别,因村因户施策,通过推广“村集体+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种养殖大户+贫困户”等新型产业扶贫模式,确保1.2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0个贫困村“摘帽”。

      (记者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