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多存在心理问题 8岁男孩一生气就虐狗

31.12.2014  08:23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样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心事?他们有怎样不为人知的烦恼?如何解决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12月30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一项名为“留守妇女儿童心理呵护”的公益行动已在辽宁省全面铺开。

   个例 8岁男孩一生气就虐狗

  8岁的小兵(化名)家住城乡接合部,父母常年出外打工,他由爷爷、奶奶抚养。心理专家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兵与家中的一条小狗非常亲密,但小狗全身伤痕遍布,个别部位的毛发还被烫焦。

  “这孩子,一发脾气就拿小狗来发泄。”奶奶直言不讳地说,小兵原本开朗活泼,但自从父母出外打工后,他变得郁郁寡欢。一次期中考试,小兵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老师通知了小兵父亲,父亲回家后狠狠把小兵痛打了一顿。他大哭一场,随后几天不说话,一反常态,对平时非常喜爱的小狗大打出手,竟用碳火把小狗身上的毛烫焦了……此后,只要碰上烦恼事,他就拿小狗撒气。

  心理专家分析认为,小兵因为平时缺少父母关心,加上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责骂,就用虐待动物方式来宣泄情绪,已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过激行为,若不正确引导,必定会影响到其心理和人格形成。

   数据 心理孤独留守儿童占1/4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介绍,今年10月,首期“全国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指数”发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孤独平均指数为40.44,26.9%的留守儿童心理孤独指数大于等于46,每4个留守儿童中就有1个存在心理孤独问题。

  专家认为,隔代老人文化层次不高,孩子的功课完全依赖学校。父母则容易把现实生活的压力转换为对孩子的期望,于是要求孩子成绩好的同时又很少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和资源,孩子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另外,留守儿童年幼便远离父母,从而缺乏一种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而家里老人较多只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很少与孩子有心理上的沟通。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孩子容易因社交圈子窄小产生不太善于与人交流、性格敏感、胆小、易焦躁、冲动等问题。

   建议 写日记倾诉减压

  “除了孩子的温饱问题外,父母要常回家看看,多与孩子谈心,倾听孩子的喜怒哀乐。”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刘长辉告诉记者,家长还要适时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留下几位与自己孩子要好的同学家长的联系方式,及时从各个层面了解孩子的身心变化,从而给出正确引导。

  刘长辉建议,还要鼓励孩子学会诉说,及时把不开心的情绪讲出来,不要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如果找不到倾诉对象,可以通过写日记、找替代品(如宠物)讲话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