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区人口“大数据”生成

16.12.2014  12:33

  涵盖全区94万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 能帮助学校分班、服务居家养老……

  在各行各业奉“大数据”为圭臬、以在新一轮变革中占据先机之时,地方政府也开始借助自身信息采集的优势,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积极探索和应用大数据了。

  12月15日,记者从皇姑区了解到,经过半年的前期采集和录入,一套涵盖皇姑区全区94万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管理系统生成了,并实现了实时动态更新。

  运行以来,这套“大数据”屡显神通,不仅能帮助学校分班、服务居民养老,还能帮助新开发地区规划医院和学校,甚至帮单位寻人……据悉,皇姑区正在尝试将“大数据”应用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助推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精准服务型的转变。

   海量数据里“淘金”

  皇姑区94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86244人,老龄化率达到了19.8%,其中空巢老人有14801人;适龄未婚者有108707人,其中未婚男性57916人,女性50791人,未婚男女比例达114:100……

  只要输入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情况等相关限制条件,轻轻一点鼠标,以往这些需要从庞杂的海量数据中淘澄出的信息,就会以列表、饼状图、柱状图等形式,“秒现”于眼前。

  “如果没有这套系统,想拿到这些信息,恐怕社工们忙活几个月,也未必做得到。”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感叹。

   大数据成政府“智囊”

  这些“大数据”,正在日渐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对科学地管理社会生活,合理地配置资源,出台符合民生实际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今年新生入学前,皇姑区教育局“求助”于信息系统,检索出全区适龄入学儿童共有2672名,以及他们在各个街道和社区的分布情况。“这样一来,很容易就确定了每所小学大致要开几个班级,才能满足附近孩子的就读需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往年学校只能靠“约摸”来设置班级和老师,结果就是有的招不满,有的不够用,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资源,打乱了教学计划。

  利用大数据,皇姑区民政局则实现了对贫困人口、老年人的定位定向服务。例如按照经济条件检索,皇姑区发现明廉、华山两个地区的贫困群体较多,区民政局就将这两个街道列为生活服务重点区域,引导商户低价为该地区居民提供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号召志愿者和社会团体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

  同样的,“大数据”更帮助区域的管理者,掌握翔实的区情分析和决策依据。在制定首府新区整体规划时,信息系统精确测算出该区域的学龄儿童、老龄人口的数量和分布状况,以此作为配备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设施数量的依据。

   动起来的数据更可信

  据负责建立基础数据平台的皇姑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年末开始,皇姑区下辖124个社区的社工,每人负责300户居民,采用入户采集的方式,最终生成了“皇姑区社区服务管理系统”,涵盖了居民年龄、性别、学历、就业、婚否、健康、家庭人口等67项信息。

  “数据如果不是流动的,就成为无用的死数据了,必须让它动起来,才能准确、可靠。”目前,这套系统已实现辖内社区即时联网,信息随时更新。长年在社区工作的社工告诉记者,以往的居民信息就是一张表,信息内容少,也无法及时更改,常常好几年不变。在新信息系统运行后,日常居民来社区办理业务,或者社工们在包户走访时,发现信息有变化,例如搬家、户口迁入迁出、新生儿出生等等,就会随时登录系统,修改和更新数据,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据介绍,随着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供分析和处理的数据也就越完善、越准确,得出的结论和决策也就越科学。同时,这套系统完全依照国家标准建立,也为日后与其他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打通了关节。

  本报记者 叶青
 
 
 


 

  编辑: 南景月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