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区:“沈阳好礼”收获外宾大写的赞

11.08.2016  18:06

  本地特产就像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肩负着传播这座城市文化韵味的重任。北京有烤鸭、天津有麻花、苏杭有丝绸、山东有阿胶……那么,沈阳这座历史悠久“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的城市,有哪些真正意义上的特产呢?沈阳人走亲访友、外地游客来沈旅游,到底有啥能拿得出手的礼物?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土生土长的沈阳人都回答不出来,更别说晕头转向的外地游客了。

  其实,沈阳这疙瘩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城市特产,可以带走与亲友分享,或自己留待回味。从今天开始,就跟小编一起盘点一下沈阳各个区县(市)最值得购买的特产手信吧。

  开栏的话

  随着沈阳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对外交流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外事活动也是越来越频繁。

  翻翻日历,仅最近两个月来,德国总理默克尔,首位访问东北的韩国总理黄教安,马来西亚驻华大使叶赫亚等外国政要频繁到访;外宾来沈交流早已是家常事。

  有朋自远方来,送份什么见面礼?这些文化味、民俗味十足的“沈阳好礼”收获外国政要和友人们大大的赞。

  面塑送“默婶”

  今年6月14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沈阳故宫时,来自沈阳皇姑区的民间面塑师于启全,仅耗时10分钟,一个25厘米高的“默婶”面塑肖像跃然指掌之间。

  默克尔爱不释手,连连赞叹:“太像了!”

  有“沈阳面塑王”美誉的于启全,从8岁起学习面塑技艺,子承父业,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为默克尔捏面塑,使于启全一下子成了名人,火遍朋友圈。一时“沈阳泥贵”,位于皇姑区明廉街道的于启全工作室热闹非凡,采访的、求学的,踏破门槛。

  “剪”写百福图

  7月末,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拿督·扎伊努丁·宾·叶赫亚先生访问沈阳。

  民间剪纸艺术家冯元平,“剪”走龙蛇,以一幅由一百个形态各异的“福”字组成的“百福图”,作为皇姑区送给叶赫亚大使的礼物。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精妙结构,富贵寿考、诸事皆吉的美好寓意,让叶赫亚对这份礼物赞不绝口。

   草编作“国礼”

  早在2014年,咱沈阳的民间艺术作品还荣升“国礼”。在APEC会议上,62岁的盲人草编艺人吴凤章,用棕榈草扎出妙趣横生的花鸟鱼虫,送给了部分经济体领导人的夫人。

  接待外宾,招商引资,交流合作……在外事活动中,少不了代表沈阳形象、富有地方特色的礼品。历数“礼单”,“泥人王”、关氏皮影、成语印、辽砚、辽绣……这些扎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礼品,穿越时空,大放异彩。

   期待更多“沈阳好礼”

  这些“沈阳好礼”的流行,得益于沈阳对民间文化的保护。

  上述民间艺术家,在皇姑区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了给民间文化艺术一方成长的水土,让百姓走进并传承,皇姑区在社区中筹建10余个民间文化展示馆,如冯元平剪纸艺术展示馆、刘金亭陶印艺术馆、韩异华辽绣艺术馆等。

  有了展示和创作基地,这些民间艺术家才有了生存和发展空间,除了向登门求学的居民免费传艺外,他们还走进校园,开办各种艺术选修课和辅导班。而他们的作品,也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沈阳已有16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不断地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相信其中会诞生更多精彩的“沈阳好礼”。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叶青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