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河蟹产业“原生态”发展路变宽

11.05.2015  16:12

  5月10日上午,盘锦市盘山县的辽河岸边,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爱心人士及企业代表1000余人,停留在河蟹放流野养的6处指定地点,小心翼翼地将1000多万只扣蟹和4亿只蟹苗放入了宁静的河流之中。

  这是盘山县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河蟹放流野养。

  这一刻,爱心汇聚:河蟹放流野养公益活动,成了大众普及生态理念的实践课堂。

  这一刻,彰显了河蟹产业健康的发展路径:有水就有蟹,呵护河蟹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河蟹,是大自然给予盘山得天独厚的恩赐。上世纪60年代以前,广泛流传着“螃蟹搭桥渡唐王”的传说,也曾经有过“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饭锅里”的真实生活写照。然而,河蟹是海河洄游繁殖物种,随着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水利闸站的堵塞,让曾经一度“车辙里都随处可见”的河蟹逐渐变成了“下网都难得一见”。为了挽救和恢复河蟹资源,盘山县率先于1985年开创性地开展了蟹苗人工孵化试验研究,并取得成功,其成果填补了辽宁省水产科研的一项空白。之后,河蟹种苗孵化和养殖技术日臻完善。

  围绕发展河蟹产业这条道路,几代盘山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成功攻破了北方河蟹人工育苗难关的基础上,研发并向全国推广了“稻蟹混养、埝埂种豆、一地三收”的“盘山模式”,创造了“稻养蟹、蟹助稻、稻增产、蟹丰收”的稻蟹共生的立体生态种养新模式,实现了“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即“1+1=5”的目标。

  饮水思源。有了产业的发展,盘山人没有忘记呵护河蟹生态。从“恢复生态+养出大蟹+自然有机”的角度出发,紧紧抓住生态、质量、技术、品牌等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生态蟹苗孵化、大规格蟹种培育,在稻田养蟹的基础上不断开创苇田养蟹、水库养蟹和河流养蟹等多种养蟹模式。河蟹放流野养是辽河蟹种科学繁育、优化改良、提纯复壮的重要途径。盘山县从2010年开始不断加大河蟹人工放流野养规模和数量,每年近百万元的蟹苗蟹种野生放养,成了系统化、生态化的惠民工程。几年来,通过河蟹野生放养活动,盘山水域的河蟹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恢复,让“有水就有蟹”成了盘山重要的生态地标。

  生态养蟹,催生了可喜的成果:到今年,盘山县河蟹养殖规模达到了85万亩,占辽宁省的48%,占全国的6.5%;河蟹产量3.6万吨,占辽宁省的60%,占全国的6%。2014年实现产值26.5亿元,占辽宁省的70%,占全国的10%,河蟹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河蟹产业实现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2800元;河蟹产业从业人员达到7.8万人。盘山河蟹产业规模居全国县级之首。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