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农机化水平稳步提升

12.12.2016  03:39
 

2016年盘锦市农机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化的需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手段,攻重点、破难点,为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市农机装备总值达14.81亿元,农机总动力达81.3万千瓦。2016年春季完成主要农作物机耕整地179.57万亩,整地机械化水平为100%。完成水稻机插秧149.02万亩,插秧机械化水平为95.2%,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在全省领先。完成水稻机收获135.15万亩,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86.3%。全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以上。完成玉米机播22.97万亩,播种机械化水平为100%。玉米机收割14万亩,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60.9%。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在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大力向芦苇、棚菜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方面拓展。在90万亩芦苇全部实现机收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芦苇生产全程机械化。棚菜生产中的卷帘机、微滴灌设备应用水平稳步攀升。

(一)把握政策机遇,优化结构,促进盘锦农机装备总量增加

2016年,实施敞开补贴政策,完全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全市更新大中型拖拉机355台、保有量为3920台;新购水稻插秧机688台、保有量为8120台;新购水稻联合收割机374台、保有量为1710台;新购育秧播种机组27台、保有量达325台;芦苇收割机保有量达648台;棚菜卷帘机、微滴灌设备等设施农业机械保有量达到4.1万台(套)。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在补贴政策及农机作业补助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具购置更新趋向大马力高效能方向发展。

(二)以点带面, 不断探索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促进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更加规范合理

在全市农机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座谈会,总结经验,明晰发展思路,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农机合作社服务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向多样化发展。如:建立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形成规模优势;与营机大户组成联合体,共同致富;延伸产业链,向大米加工延伸;成立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生产高附加值大米;建立休闲基地,向观光农业转变;成立农机有限公司、农机装配厂,实现生产、销售、作业一体化。部分合作社实现换档升级,如大洼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建立的“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带来的新思维、新技术已经初显成效。以太平凯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大洼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试点的 “互联网+”农机服务网络平台技术项目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四情”监测(即监测墒情、苗情、虫情、灾情)。

(三)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引导与服务

根据本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特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不同需求,加强政策、技术方面的引导,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 开展农机培训、农机新技术试验研究工作 ,推动全市农机化工作科学稳步发展。 通过举办大型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提高职业农机手操作水平和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经营水平、管理水平。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企业、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农机科研院所的培训资源,提高农机化从业者素质,使他们向职业农民转变。通过培训农机户、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使他们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合作经营等方面逐渐形成新思维、新理念,使农机社会化经营更趋于科学合理。目前,已完成培训各类农技人员5600人次。

建立水稻机械化秸秆还田试验示范项目,通过深翻、深旋、水埋茬3种模式的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试验工作,初步证明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长期推进会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二是认真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质量监管工作,促进农机工作健康发展。 为促进秸秆禁烧工作和深翻作业项目的落实,组织起草并以市政府办名义转发《盘锦市水稻机收割控茬作业实施意见》,督促各区县认真开展水稻机收割控茬作业和水田深翻工作。

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开展农机产品质量、农机作业质量和补贴类农机产品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农机化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法规手册30000余份,广泛宣传,及时监管,提高了广大农机驾驶人、操作手的安全意识。目前,全市新增拖拉机上牌率达到100%,全市共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6个,平安农机示范村15个,农机 “三率”均达85%以上。查处各类农机违章167起,整改167起,农机事故率为0。减少了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杜绝了较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