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园耕者——王盛烈艺术创作与教学成就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17.07.2019  17:40

2019年7月13日15:30,墨园耕者——王盛烈艺术创作与教学成就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王盛烈先生作品一百余幅,同时还有其本人的创作笔记和手稿,回顾和展示了王盛烈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

王盛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有影响力的杰出艺术家和教育家,是美术界及社会公认的继徐悲鸿、将兆和之后的又一位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他创作的《八女投江》等作品,被誉为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座丰碑,王盛烈先生在鲁迅美术学院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为国家的美术事业和美术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王盛烈先生作为“关东画派”创建者和奠基人,坚持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创作理念,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记录鞍山火热的炼钢场景,描绘悠悠长白天池水;绘黑土地的农耕,展乡娃的淳朴;记下造船码头、水库工地、村落仓舍、林海雪原等黑土地上的点点滴滴。1962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海风》展现了飒爽英姿的人物形象和万众同心的壮志豪情,人物真实、质朴,生动而鲜活,在平凡质朴中展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风骨与气韵。

王盛烈先生强调艺术要以生活为源泉,贴近时代和人民,追求艺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在表现形式上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与本民族传统笔墨技法有机结合,从而使中国人物画创作在表现历史和现实题材方面,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磅礴的生命活力。王盛烈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中国画《八女投江》,以史诗般苍凉悲壮的精神力量,将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素描造型创造性地融合,产生了撼动人心的视觉审美感受,实现了以水墨绘画语言描绘革命战争题材的历史性突破。

本次展览除了王盛烈先生的100多幅作品外,还增加了曾经受过王盛烈先生教诲的学生作品,呈现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以他为核心的教学成果和深远影响,展览中梳理了王盛烈先生的手稿、笔记,从中体现其丰富的创作教学经验,具有浓郁的关东特色和时代意义。

王盛烈先生作为一位在艺术天地中的执着前行的耕者,无愧于这个时代,是人民的艺术家。他以一生的艺术实践回答了他对艺术的理解、认识和思考,那就是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及为人生、为社会、为时代而艺术的理想。

展览从7月12日持续到20日。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人物简介:

王盛烈:1923年出生于沈阳,18岁到日本留学,21岁回到祖国。1949年,转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任讲师。1958年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第一副主任,1976年恢复工作,1980年任中国画系主任。1980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工作兼任中国画系主任,198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持学院工作至1986年离休。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98年,获“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称号,2003年病逝,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