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沈阳这几年考古都挖出啥宝贝

16.01.2015  13:45

 

 

 

 

 

 

 

本组图片由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张诗尧摄

  文物的名字多是生僻的汉字看看你能记住几个?

  蒺(jí)藜(lí)火药罐(相当于手雷)

  陶三孔灶(推测为做饭器具)

  鸱(chī)吻(建筑部件)

  辽金时代的存钱罐——陶器“扑满”

  魏晋墓群出土的陶奁(lián)(奁为古人用的化妆盒)

  盛京路上出土的明代三眼铁铳(chòng)(当时的火枪)

  青桩子城址出土的陶炉

  大二台子遗址出土的白瓷羊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高巍)  您见过辽金时期沈阳人用的存钱罐吗?明朝时期的手雷又是啥样的?

  昨日,由沈阳市文物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沈阳“十二五”期间基建考古新发现展览举行。其中展示了2011-2014年间沈在基建考古中新发现的17处遗存,以及出土的陶、瓷、铁、石器等140余件(套),从中您将可以看到我们脚下这座城市的前世。

  展览将持续至2月15日,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将为您提供免费讲解。

  据悉,“十二五”期间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对62个项目开展了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完成考古勘探面积213万平方米,对17个项目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8921平方米,出土各类珍贵文物数百件。

  本次展览的展品,基本都是2011-2014年间,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被发现的。在文物考古部门进行过抢救性考古发掘及文物出土工作以后,原址一般都被重新填埋,并盖起新建筑或铺设公路。

  可以说本次展览展示的,是沈阳这座城市被淹没的前世。其中所展出的17个考古新发现的位置,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在方城周边区域,也就是一环内,有7个遗址或墓群;二、三环区域,有5个遗址或墓群;四环路或四环附近,有5个遗址或墓群。

   手雷、铁铳 证明沈阳在明代是军事要塞

  在方城地下人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考古人员对正阳街、朝阳街、北通天街、中街路、沈阳路、盛京路等重要地段进行了考古调查,出土了从辽金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一些文物。在昨天展览现场,这一部分最受小朋友的关注,如在盛京路上出土的明朝时候的手雷。

  “这个文物叫蒺藜火药罐,相当于当时的手雷或手榴弹。这是一个瓷器,其中装满火药,外边有引线,点燃后扔出爆炸,破碎的瓷片可增加爆炸威力。”年仅10岁的小讲解员安治豪讲解道。据悉,同时出土的还有明代的三眼铁铳,即当时的火枪。这些出土的武器证明明代的沈阳中卫城是一个军事要塞。

  此外,在辽金时期的沈阳城,还出土了一个当时的存钱罐——陶器“扑满”,即一个“有入窍而无出窍”的陶罐,存满钱后摔碎取钱。

   古人以陶炉取暖或可烤肉

  上伯官城址、青桩子城址和下伯官屯魏晋墓群,是在四环路考古发掘过程中的重要发现。

  据介绍,这几处遗址距离很近,最初形成的为建于战国时期、秦汉沿用的青桩子城址,是迄今在沈阳发现的建城时间较早的古城之一。

  在青桩子城址,出土了秦代“半两”铜钱和汉代绳纹大板瓦。据介绍,从大板瓦的尺寸推测,当时城中的这所房子相当高大壮观,或者为官府使用。

  在这附近,还出土了一个陶炉。“现实中,当时的人们用它来取暖,相当于火盆,里面烧碳。此外,推测它还可以用来烤羊肉串。”讲解员介绍。

   天后宫遗址东北地区最大的妈祖庙

  天后宫遗址在如今的大东区人民医院的地下。

  2011年,考古一队在这里发掘出一处明清时期的青砖房屋基础。据《奉天通志》载:“天后宫在地载关山(小北关)三皇庙西,清乾隆年建。为闽江会馆。”又据《沈阳市志》载:“首都宫观天后宫,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七(1782)年,位于大东区小北街,创建人为闽人,住持周宗岐,其用途为伙居道,居此住用。”因现场东部尚存三皇庙部分建筑,因此推测该建筑为清代天后宫遗址。

  据介绍,在天后宫遗址出土的鸱吻、砖雕、兽面纹瓦当、楔形砖、瓦钉帽等建筑部件,证明了这座东北地区最大的妈祖庙曾经存在过的事实。

   四环东街魏晋墓群出土当时“土豪”墓

  四环东街魏晋墓群位于青桩子城址,在施工前并未进行考古勘探。2013年4月,考古一队对四环东街路两侧已暴露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汉代墓葬11座,包括10座砖室墓和1座瓮棺墓,出土遗物100余件,初步认定墓群时代为东汉末至魏晋时期。

  据介绍,在四环东街魏晋墓群中,考古人员出土了大量的盖陶、陶奁、陶三孔灶(推测为当时做饭器具)、陶井等随葬品,其中奁为古人用的化妆盒,陶三足壶或许是一种温器,可以温酒喝。这些随葬品证明墓主人的身份,至少应该是当地的一位“土豪”。

   辽金时期小孩玩瓷羊瓷马

  北四台子遗址和大二台子遗址这两个辽金遗址,都是2011年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的文物调查和勘探中发现的,以往没有任何著录。

  经过发掘,这里被认定是辽金沈州城外的村落遗址。在北四台子遗址,工作人员在这里出土了白瓷灯、酱釉瓷马、白釉黑花瓷马、白瓷小罐等;在大二台子遗址,出土了白瓷碗、白瓷罐、酱釉瓷羊、白瓷盘、陶俑足、白瓷羊等。“其中,这些瓷羊、瓷马应该是当时小孩子的玩具。”陈赫说。

   汗王宫遗址 出土琉璃瓦证明身份

  2012年,汗王宫遗址和豫亲王府遗址在北中街“豫珑城”项目的文物勘探中被发现,解答了一直以来沈阳是否存在过努尔哈赤汗王宫的疑惑。

  经过考古发现,汗王宫遗址由宫门、宫墙、前院和高台基址组成,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一进院发现大门和南围墙,二进院整体坐落在高台基址上。

  展览中展出了在现场出土的绿釉莲花纹瓦当和黄釉莲花纹滴水等建筑部件。“这种黄绿琉璃瓦建筑部件,仅仅在沈阳故宫、皇寺的建筑上出现过,证明了汗王宫的皇家身份。”讲解员文保志愿者陈赫介绍。

  据沈阳市考古所考古研究部付永平介绍,目前汗王宫遗址已经进行了填埋保护。

   豫亲王府石铺甬道 将被平移到汗王宫遗址

  在汗王宫遗址东南20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豫亲王府遗址。豫亲王多铎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所以他的宫殿距离汗王宫最近。在对豫亲王府遗址发掘的过程中,发现清晚期的王府院墙、台基、正房、厢房、甬道、影壁基座等遗迹,均保存较好。

  遗憾的是,豫亲王府遗址未来不能以全貌展示,考古人员将遗址内一条保存完好的石铺甬道进行了切割保留,未来将平移到汗王宫遗址附近共同展示,同时被平移保护的还有甬道两侧的古树桩等。

   参观者可以看到 沈阳鼓楼地下基石

  钟楼遗址和鼓楼遗址是方城地区地下人防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钟楼位于中街路与朝阳街的交叉口地下,只对已暴露部分进行了清理。据记载,盛京城钟楼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1637年),1931年因影响交通被拆除,楼上的盛京定更钟保存于沈阳故宫内。钟楼是清初盛京城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城市生活记时的重要工具。

  鼓楼遗址位于中街路与正阳街的交叉口地下,与钟楼为同时期建筑,同期被拆除,楼内的鼓楼碑原藏辽宁省博物馆,后被移至盘锦的辽河碑林。鼓楼遗址计划原址保护展示,当时拆下来的鼓楼地下石料和地面砖石如今也被保存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整理基地内,参观者可以在院子内看到。

   曹雪芹的祖先 曾长期驻守在沈阳

  2012年,大东区政府拆迁榆林堡地区,人们平整场地时发现了一处墓葬残迹。

  工作人员在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采集到了一些被破坏的明墓遗物,并发掘了一座墓葬。这座墓由青砖砌筑的墓室和祭台两部分组成,墓室平面近长方形,为“两椁一棺”形制,后面可以看到挖掘机的齿印,随葬品有锡盘和酱釉瓷碗等;祭台平面呈八角形,中部放置酱釉瓷罐和石质墓志一合,祭坛东、西、南、北四角各放置锡盘一件。

  经过确认,在墓志中印刻“赠怀远将军曹公墓志”,墓主人为曹辅。据专家考证,曹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远祖,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祖先曾经长期生活驻守在沈阳,榆林堡的这处明代墓群应该是曹雪芹的祖上墓地,只可惜已完全被毁掉了。据介绍,这类带八角形祭台的墓葬在沈阳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墓中出土墓志铭,这是迄今为止沈阳地区发现的第二块明代墓志。

   新乐上层文化中 发现首座套间房址

  在沈阳四环快速路新建工程进行前,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四环快速路进行了调查,共发现遗址15处,确定对大望花台遗址等4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

  大望花台遗址位于沈北新区大望花台村西约700米的台地上,属新乐上层文化。“比较特别的是,在大望花台遗址首次发现了双室房址,也就是当时人们居住的一个套间,两个房间呈哑铃形状,中间有小过道相通,是新乐上层文化发现的首座双室房址。房门等其他结构在考古发掘时已经损毁。”陈赫介绍。工作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条护村壕沟遗址,是当时村落防御、排水使用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
高校毕业生县域就业房补最高6万
  沈阳市对在县域内就业创业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学Syd.Com.Cn
辽博下月全面开馆 四个专题展将饱您眼福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朱柏玲报道辽宁省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