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话题两会再升温:导向明一点 发力准一点

08.03.2016  09:55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重大的背景下,经济话题在两会期间升温并无悬念,但税收话题在代表、委员思考和讨论中的热度,却多少超出记者的想象。
  3月3日和5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相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连日来,本报记者在代表、委员驻地和会议现场采访时发现,如何利用税收手段,实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经济目标,防止宏观经济过冷,成为代表、委员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他们普遍认为,一方面,要避免走入“税收万能论”的误区,另一方面,要适时调整现行税收政策,在宏观上把好经济发展的方向盘,微观上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
  税收话题两会持续升温
  3月2日,2016年全国两会还未开幕。记者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地采访时,“减税”是绝对的高频词。
  3月3日下午,十二届全国政协四次会议开幕前,政协委员们在人民大会堂东门驻足谈论颇多的则是“税收政策调控”。
  3月4日,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时,经济组政协委员十分关心“供给侧改革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当天下午,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傅莹对“税收法定”的回应,将今年两会中的税收话题推向一个新的热度。
  3月5日下午,李克强总理谈到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时“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更是让代表、委员对税收的讨论迅速升温。
  代表、委员热议税收,背景则是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三期叠加、新旧动力转换的阵痛时期。在需求端“三驾马车”整体放缓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着力解决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结构和分配结构等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记者在多个省份的人大代表团驻地采访时,到处都能听到人大代表对经济问题的热议,其中不乏一些税收视角的思考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表示,去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GDP增速达到6.9%。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一增速来之不易。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主要原因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不采取“大水漫灌”的方法,而是采取精准调结构和有目的扶持策略,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更为健康、更具可持续性。其中,通过税收政策的精准调控促进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在他看来,代表、委员热议税收,其实是在寻找2016年进一步精准调控宏观经济的新“药方”。
  记者发现,虽然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和提案都是讨论经济问题的,但其中频频出现“税”的身影。有些代表、委员则直接建议改革税制或者完善税收征管。其中,税收立法、营改增、房地产税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资源税改革和电子商务征税等问题直接出现在很多代表、委员的提案中。和几年前全国两会上的“税收热”不同,今年代表、委员更多的是通过税收视角找问题、寻出路。 
  结合目标明确调控导向
  谈起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都感到十分振奋。记者还未来得及提问,不少代表、委员都主动谈起了税收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要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首要的一点就是要“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税收政策的总体导向非常重要。“能不能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盘,税收政策很关键。”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
  刘汉元表示,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经济发展过冷。作为提交过100多份提案的老委员,刘汉元认为经济过冷比过热更可怕,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和对经济的冲击更大。他说,经过多年的发展,通威集团已经从传统农牧业企业发展成为一家以农业和新能源为双主业,在化工、宠物食品、建筑与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民营科技型企业。从他们企业的角度看,如果经济发展过冷,将直接影响其转型。因此,他建议税收政策的调整应该紧扣“防冷”这个底线。对于那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符合“十三五”规划目标、有利于改善和发展民生的经济领域,国家一定要适时降税,鼓励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也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着力细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具体措施,实现宏观经济有收入的增长、有效率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清费降税,让宏观经济轻装上阵,保持持续动力。”张连起说。
  “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经济,是不是实体经济发展就不重要了?”3月2日,在无党派政协委员的驻地鸿府酒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蓝逢辉告诉记者,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税收管理,应该清晰地表明政府对实体经济的重视,这个导向不仅不能变,而且要强化。他说,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互联网+”成为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从长远发展来看,鼓励和扶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正确的、必要的,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些环节造成不公平。
  蓝逢辉举例说,现在互联网企业和个体网店的税负要比实体企业轻,一些互联网企业和个体网店只缴很少的税甚至不缴税,这必然会给实体企业带来冲击。因此,他建议在税收政策和税收征管上,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应该一视同仁,统筹兼顾。在他看来,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
  谈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少人大代表也很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就呼吁对实体经济减税。他说,现在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困境,建议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降到15%,增值税税率降到9%。全国人大代表、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则建议,继续保持并优化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确保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他说,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3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政策措施落地实行,工业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明显,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目前,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的占比超过99%,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60%,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小企业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不少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需要税收政策进一步扶持。”高德康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对市场环境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不少企业界的代表和委员表示,国家鼓励什么、不鼓励什么,大的政策导向应该和税收政策相配套。比如,国家鼓励某个行业发展,除了要有国务院层面的鼓励意见,还应及时发布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这样企业才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预期,宏观政策的导向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围绕供给改革精准发力
  2016年,税收政策调控的着力点在哪儿?对于这个问题,代表、委员都非常关心。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调控现行税收政策,成为多数代表、委员的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表示,“供给侧改革”听起来是个新概念,其实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依赖于供给侧改革。在他看来,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的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和创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这几个要素都存在明显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需要通过全面的制度改革来化解,特别是创新方面要下大力气。贾康表示,我国目前已经给了高新技术企业很多税收优惠,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未来还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优化税制设计,让企业愿意创新,能够创新,并且能够真正从创新中获益。
  贾康的这一判断,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印证。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具体措施包括: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为落实上述措施,李克强总理还特别强调,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等。一些企业界的政协委员表示,在部署供给侧改革时,李克强总理虽然没有明确直接提到税收政策,但是在促进国企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等具体措施的背后,国家都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的税收扶持政策。可以预见,围绕供给侧改革设计和完善税收政策,会成为2016年经济改革中的新亮点。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供给侧改革中,相比于金融政策,财税政策更加有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条件下,可以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费,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对冲劳动力、土地成本刚性上升对企业的负面冲击,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改善供给侧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把公共投资的重心转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民生保障上来。与此同时,可适度扩大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提高国家财政的赤字率水平,通过发行市政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弥补财源的不足。记者发现,周学东的这些建议,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如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很关键。因为企业只有实现转型升级,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供给”。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稀宝博为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连建宇告诉记者,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并不是减减税就可以实现。在这方面,建议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在关系企业转型的研发、生产、融资等重点环节都要深入调研,出台切合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实现转型。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