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环内500米有一公交站点

24.04.2015  10:13

  4月23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关于加快创建“公交都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议案》等八件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其中明确,力争到2017年实现城市三环以内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公交车进场率达到85%以上。

  公交线网:三环以内500米一站点

  现状:城市公交线网数量、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公交线路不足且分布不均,中心城区线路重复系数较大,新建商业及住宅区线网密度低,车隔时间长。

  对策:城市建设扩展到哪里,公交服务就延伸跟进到哪里。力争到2017年实现城市三环以内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沈北、浑南、张士等新区要配置合理密度的公交线网;大型新建商业及居住区要填补线网空白,并逐步加大公交线网密度,不断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运营服务水平。

  万人保有量:力争提升至15标台

  现状:目前,沈阳万人公交车的保有量仅有13.4辆,大连21.8辆,我市比大连少8.4辆,公交出行分担率只有30%,与市民出行的现实需求差距较大,乘车难问题仍很突出。

  对策:力争到2017年实现万人公交车保有量提升至15标台。

  公交场站:进场率达85%以上

  现状:公交场站总量不足,全市目前还有近40%的公交车晚上只能“睡马路”,不仅造成交通堵塞,而且影响百姓正常生活。此外,大型和区域性公交枢纽站、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偏少,尚未功能互补、有效衔接。

  对策:要将城市公交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作为新城区、居民小区、商务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到2017年,力争我市公交车进场率达到85%以上。

  重点加强城市综合性和区域性客运枢纽站建设,合理布局、建设换乘枢纽、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今后建成或改扩建城市主干道具备条件的路段港湾式停靠站设置率达到100%。

  车隔:三环内高峰期车隔不超过5分钟

  现状:车隔时间较长,早晚高峰乘车难

  对策:力争到2017年,三环以内建成区高峰时段公交车隔不超过5分钟,2万人口以上新建或已建成居民区应配套建设公交首末站或换乘枢纽。

  公交专用道:设置比例达20%以上

  现状:我市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仅为9.4%,与国内同类城市比处于偏后水平,且社会车辆占用公交车专用道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公交车运行效率。

  对策:城市建成区单向三车道(含)以上道路、单向二车道(含)以上主干道及交通重点路段要设置全天或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合理增设公交优先信号。到2017年,公交车专用道设置比例要达到20%以上,城市主干道、重要交叉路口公交优先通行信号设置比例达到30%以上,显著提高高峰时段公交运营车辆的运营时速。此外,要加大对侵占公交专用道和影响公交车辆正常通行行为的整治力度。

  资金投入:常规公交建设支出不低于5%

  现状:每年市本级财政投入2.02亿元用于公交建设,仅占政府全年财政预算支出的0.25%,占城建支出的1%,大连19亿元,我市仅约为大连的1/10。此外,我市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补贴与票价形成机制。

  对策:城市建设资金用于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建设支出的比例不低于5%,重点用于常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弥补政策性亏损、补贴车辆设备购置等;适时适度制定和调整群众可接受、企业不亏损、财政可负担的公共交通价格;财政部门会同交通、发改(物价)、审计等部门成立城市公共交通成本费用年度评价工作机构,对公交企业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所减少的收入应给予等额经济补偿,对公交企业执行低票价及承担开辟冷僻公交线路等政府指令任务而形成的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

  薪酬:力争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现状:目前,我市公交职工月平均工资2800元,不仅低于社会平均工资,而且劳动强度大,超时工作问题突出。

  对策:公交企业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并向一线职工倾斜,多劳多得;建立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到2017年,公交职工平均工资要力争达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有效地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条件,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就餐、饮水、休息、如厕设施;定期开展公交企业用工、薪酬及交保情况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