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于飞行棋的辽代漆木双陆棋

18.12.2017  15:38

  漆木双陆 辽 法库叶茂台七号墓出土

  双陆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益智游戏,又叫握架、长行、波罗塞戏,玩法有些类似于现在的“飞行棋”。因为在棋盘的两边各有六个圆槽,“”和“”在古代是一个发音,故称“双陆”。这一棋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含带着诸多精彩的光阴故事。

   双陆棋起源

  众说纷纭

  中国古代除了有围棋、象棋外,还有一种普及较广的棋类——双陆棋,流行近千年。

  关于双陆棋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认为起源于古罗马;有人认为起源自古印度;还有人认为是由中国古代的“六博”演化而来;据宋人洪遵所著棋书《谱双》记载,双陆这种博戏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不论如何,双陆棋到魏晋南北朝时已在宫廷和民间传播开来,被视为“胡戏”,多半是舶来品。

  长期以来,关于双陆棋的记载仅见于古籍文献,实物则难得一见。1974年春天,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当时的辽宁法库县叶茂台公社叶茂台大队发掘了一座辽代砖墓,在这座编号为7号的墓室中出土了一套保存完好的辽代双陆棋。这套双陆棋为木制,由棋盘、棋子及骰子组成。棋盘呈长方形,长52.8厘米、宽25.4厘米,上有规律排列的圆槽,中部刻成两个新月形凹槽。棋子共30枚,黑白各15枚,出土时每粒棋子都是用黄罗纱包裹着。两枚骨制的骰子,出土时朽烂于一个黑漆盒子中,这个盒子是游戏时用于掷骰子的容具。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双陆棋,同时也是最完整的一件双陆棋实物,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这之后,双陆棋在辽王朝腹地的辽宁地区屡屡被发现。如2010年8月,辽宁阜新彰武县平安乡马家村一处被盗辽墓中出土了一副辽代双陆棋子,骰子已佚,棋子均平底,上为圆柱形,中间束腰,其上为一圆锥形,顶部圆浑,底径在2.1-2.2厘米。棋子分黑白两色,共26枚。白棋子11枚,原料为玛瑙;黑棋子15枚,原料为墨玉,棋子为纯手工制作,每枚棋子制作得十分精巧细致,体现出工匠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准。

   宫中有子则胜

  无子则不胜

  双陆棋的棋子无论形状、材质如何,都是三十枚,分成两组,各十五枚;棋盘两面都有十二个点;棋子的摆法,在唐画和辽代的刻本中,大都是一样的,即十五枚棋子在从右到左的十二个点中的第一点摆对方两枚,第十二点摆对方五枚;在己方那边的从左到右摆。第六点上摆己方五枚、第八点上摆己方三枚,另一侧的摆法同上。棋子走多少步,由双方掷骰子决定,骰子呈正方体状,六个面,标着从一到六的点数,骰子有两颗。

  据《事林广纪》等古籍记载,双陆棋的玩法概括起来讲,可分为布阵、走棋和结束三个部分。布阵,就是在游戏前将棋子统一布在规定的位置上,每人各十五枚棋子摆在固定位置的圆槽中。阵布好以后就开始走棋,白棋子从右向左走,黑棋子从左向右走。走棋时先要掷骰子,根据骰子点数走棋子,可以走一枚,也可以走两枚,走一枚时可以被对方打掉,被打掉的棋子必须拿回原来出发的地方重新走。而重新走时,必须是所掷点数和棋子所在的位置数一致。而被打的棋子未走,则本方其他的棋子均不能走。但是,如果一方有两枚棋子并列,即叠在一个点上,则对方的棋子既不能打,也不能通过。所谓结束,就是所有的棋子都进入所谓的“后六梁”为止,棋子归后六梁叫“入宫”,故古人有“宫中有子则胜,无子则不胜”的说法。

  双陆棋的记分方法很简单,一般是胜一盘,得一个筹码,以十五个筹码为一局,最先将十五个筹码赢全的就是胜利者。当然,也不仅限于十五个筹码,有时是对局双方当场约定筹码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