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聚力拔“穷根”

03.05.2016  11:53

  

  今年50岁的康平县东升乡东升村贫困户王忠保患有结肠炎、胃肠炎10余年,47岁的妻子牟翠萍2011年患上流脑,两人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且常年服药,年均医药费7000元。王忠保家中现有土地12.9亩,另外,在东升村承包了10亩的寒富苹果果园,年纯收入7000元,大女儿在沈阳打工月收入2000元,二女儿读初中一年费用需要4000元左右,全家经济入不敷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家庭,4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走进了王忠保的家中。

   多种举措助推精准发力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事关百姓福祉和发展大局,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务。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省、市政府随后相继出台了脱贫攻坚的具体实施方案。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于今年3月分成了二个组,赴贵州、陕西等4省的部分城市进行调研考察,4次组织常委会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走访贫困户并深入实地视察脱贫致富项目建设。4月19日,主任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并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扶贫开发的主要范围是“一区一市两县”的27个重点贫困乡镇302个村。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1662人,其中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相对贫困人口83338人。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向文介绍说:“全市贫困人口现状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以相对贫困为主,2015年底,全市贫困人口9.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11662人,87%是年人均收入6000元以下的市标人口;二是分布主要集中在康法两县和新民、辽中,富裕村里也有贫困户;三是致贫原因相对集中,建档立卡的困难人口中,60%~70%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四是稳定脱贫需要持续巩固提高,很多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病、因灾、因学等返贫情况时有发生。”

   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贫困户王忠保说,如今他已经看到了自家脱贫摘帽的希望。“我们首先要帮他家改善住房条件,房屋翻建指标已经上报县城建局,由帮扶单位县交通局完成翻建;另外准备把他家的12.9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再通过寒富苹果种植、发展养牛实现脱贫。”康平县县长王志刚说。

  人大视察组成员对康平县采取的脱贫措施表示肯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波说:“应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提高对精准扶贫重要性的认识,把握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改变以往的扶贫思路,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实施‘精准滴灌’。处于第一线的乡镇、村要真正地负起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到户到人,不仅要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脱贫,更要确保长期脱贫,实现小康。”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今年是康平县张强镇七家子村贫困户赵庆峰种植寒富苹果的第7年,去年果园第一年见果就为他家创造了3万多元的纯收入,今年果园进入盛果期,年收益有望达到8万元左右。

  赵庆峰家是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脱贫的典型受益者。在实地视察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对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召开主任会议听取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表示,精准扶贫的核心是“精”和“准”,要自始至终防止表面化,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坚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他建议:“要通过发展产业和帮助就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和就业扶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带动贫困户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农业、林果业,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劳则劳,保证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与渠道,实现脱贫致富。人社部门要通过采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式,使贫困人口有一技之长,帮助贫困户提高就业能力。”

  做好精准扶贫与农村低保、农村养老政策的有效衔接,稳步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加强精准扶贫与新农合、医疗救助和医疗大病保险等制度的协调运作,把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研究制定新一轮加大精准扶贫的扶持政策,打出组合拳……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今年,全市将完成建档立卡的116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2017年,省定60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脱贫销号,康平县由国家、省批复摘掉贫困县“帽子”。到2020年,全市6000元以下相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邸雪莹特约记者张新

  王雁、张新/摄

 

 

 

 

  编辑: zfw01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