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在辽宁营口揭幕

13.05.2017  02:40

          中国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于5月11日在辽宁省营口市落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为文化基地揭幕。
          文化基地位于营口市辽河广场西侧,馆楼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8月1日建成,建筑面积约为56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2米,为二层建筑。“”字架顶,条石、红砖砌筑墙体。木架结构,开设拱形门,设有虎头窗两处,这里曾是是中国红十字运动早期活动的地方。经过维修后,这座营口市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国红十字文化传播教育基地。展厅以国际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中国红十字运动的诞生、救助日本遗孤和抗美援朝中的中国红十字会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为展陈内容,脉络清晰,内容丰富。展馆共展出图片570余张,各类展出文物120余件。
          文化基地的建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见证了中国红十字运动初期兴起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传播红十字历史文化、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宣传阵地;也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对外交流的窗口。
          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科,办公室主任邵峰,赈济救护部部长李立东,省人大副主任刘政奎,省人大副秘书长薛来义,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国夫,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市长余功斌,市政协主席许加等领导参加揭幕仪式。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出席揭幕仪式(左五),参加仪式的还有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徐科(右五),办公室主任邵峰(左一),赈济救护部部长李立东(右一),省人大副主任刘政奎(左四),省人大副秘书长薛来义(右三),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秦国夫(右二),营口市委书记赵长富(右四),市长余功斌(左三),市政协主席许加(左二)

               

                                                                                陈竺(右)与刘政奎为文化基地揭幕

                                                                                  秦国夫代表省红十字会讲话

背景提示
          辽宁营口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发源地,也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个地方分会的诞生地。1894年,在中日甲午战争的硝烟里,英国医生、传教士司督阁等在营口地方官员的支持下,以红十字会名义租用一家客栈,组建了一所红十字医院,飘扬起华夏的第一面“红十字”旗帜,开展救治伤兵,救助难民活动,至1895年3月战争结束,营口收容伤病员近2000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十字战地医院,成为中国红十字运动历史的发端。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旅顺爆发,中国百姓饱受战火创伤。当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后,很快在营口建立了第一个地方分会并展开救护、赈济工作。两年间共救治伤兵2.6万人,接送难民脱离险境1.3177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