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医疗队员的家国情怀

01.08.2016  08:09

  5月18日,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在长春启程,他们乘民航包机飞赴非洲西部马里共和国加奥任务区接替第三批维和部队,执行新一轮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共195人,包括一支75人的工兵分队、一支85人的警卫分队和一支35人的医疗分队。其中,医疗分队以沈阳军区总医院为主抽组。他们到达马里共和国后,与我国第三批马里维和部队医疗分队轮换交接。在那里,医疗分队用军人的忠诚、医者的大爱,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7月31日,本报记者来到维和医疗队队员的家中,倾听他们的故事。

  维和妻子的遗书

  “和我们的亲人再见,敬礼!”5月17日,维和队员杨昕离开父母、丈夫、儿子,同队友次日于长春集合,远赴马里执行维和医疗任务。

  杨昕是沈阳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的医生,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丈夫周俭平在医院医务部工作,他们的孩子不到四岁,在出生三个月时得了一场大病,至今每天都需要服药。从家庭困难来说杨昕可以不去,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维和培训,远赴马里。

  作为赴马里维和部队医疗队员,杨昕负责二级医院的门诊工作。虽然,出行前已经对马里的状况有所了解和准备,但到了马里,当地恶劣的环境和四处暗藏的危险仍让队员们感到吃惊。

  这里的温度基本在50℃左右,不用活动就会出一身汗。抵达不久,杨昕和队友就见识了当地“特产”——沙尘暴。狂风裹挟密集的沙砾,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甚至彩钢房都被掀起来。

  “她是5月17日出发的,5月31日就发生了汽车炸弹爆炸事件。由于没有信号,我和杨昕没法取得联系,很着急。”周俭平介绍,七八个小时之后他才知道妻子安全的消息。面对暴恐的威胁,杨昕给家人留下了一封遗书,便又回到医院救护伤员。

  最长久的一次别离

  妻子离开以后,周俭平才知道照顾家庭多么的不易。“她临走前我就一直在学习怎么带孩子,可是现在我还是经常找不到儿子的东西。孩子身体不太好,记住每天吃什么药也是‘工作’内容。”之前,周俭平从没想过妻子会离开家这么长时间。

  在地球的另一边,杨昕不仅需要完成诊疗任务,还需要安排门诊人员的工作。她说:“通过维和,想让军人生涯更完美。就是条件再艰苦、再危险,也不后悔。”

  而三岁半的蹦蹦,并不知道妈妈去维和意味着什么,仍旧缠着爸爸每天给妈妈发微信。逐渐,他知道了,“妈妈在很远的地方出差。这边的太阳落山了,那边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我的妈妈是英雄……”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