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报】湿地保护,需“法”也需“情”

22.04.2015  13:39
                                                                                                        作者:王怡径然
  
  ■【新闻回放】
  近日有媒体报道,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的一处城市人工生态湿地,自2003年初建成后,一度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可如今,这里绿水泛沫、腐叶漂浮,生态景观遭到严重损坏的同时,还有污水排入。
  记者发现,水池中仅存的一点水泛着绿沫,水面漂浮着已经腐烂的树叶和草根,原本应是水域之处,只剩污泥。据居民反映,仅存的这些水都是附近小区排出的生活污水,一到夏天就会产生异味,还会滋生很多蚊蝇。
  按照规划,该人工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将雨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和园林景观有机结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坪没人管就被人开辟成菜园了,远处水沟的芦苇都被人砍断,很多人就在湿地路边摆摊。”谈起湿地的变化,当地居民无不连连摇头。生态景观损坏的同时,还有各种污水排入,附近小区生活污水净化的设备均已停用数年。
  而面对媒体的质疑,当地城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及环卫等相关部门,却均表示不负责湿地管理。
  浑南区委宣传部近日给予答复,表示问题出在人工湿地建成后,后续运营中管理权属不明确,造成了湿地养护荒废的情况。宣传部表示将立即协调该区城建、城管等部门共同讨论部署人工湿地的整修及后续维护问题,改造工程确保年内开工,全部改造完成后,浑南区会安排具体政府部门专门负责日常管理。
  ■【微博聊天室】
  @小老虎啊呜笑:到底应该哪个部门管理人工湿地?建设之初就没有想过?要的不是“特事特办”,而应是有章可循的长远制度建设!
  @creamy:“建设”不是最重要的,“生生不息”才是湿地保护之根本!
  ■【主持点评】
  尽管近年我国对湿地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社会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却仍然无法完全改变天然湿地出现退化的现象。人工湿地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然湿地退化的弊端,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有效处理湿地保护、污水处理和开发建设的关系?如何保障人工湿地长久有效地发挥作用?运营中管理权属不明确导致人工湿地建成后变成烂泥塘,这绝不是个例,如何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是我们都要考虑的。
  中国涉及湿地保护的法律条文分散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各部单行法中,正因为没有一部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法或湿地保护法,对湿地的保护也就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持。
  如今,湿地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迫在眉睫”“尽快出台”,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在这两年“两会”湿地立法保护的建议中。无疑,湿地保护亟须相关部门完善健全机构,明确各自责任,成立监测体系和具体实施体系,多部门联合共同严格执法。
  但同时,湿地保护需“”也需“”。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保障,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个人对湿地的保护之情、爱惜之情,才是真正让湿地长久美丽的基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果没有“草坪被开辟成菜园”“芦苇都被人砍断”“人们在湿地路边摆摊”这样的事情发生,湿地也许就不会变成烂泥塘。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草一木做起,保护湿地,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 关注生态保护 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