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报】结对帮扶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06.02.2015  13:30
  新的数字尚未出来,但各方信心满满。
  2013年,辽宁省本溪县实现林业产值90.2亿元,农民人均涉林收入7436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64%。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林下经济。接下来的日子,只会更好。
  这种信心,“老参王”谢庭库已保持了近20年。谢庭库是本溪县南营坊村村民。1997年,村办林场解体,当了10多年场长的他一时失业。谢庭库不甘心,经村里同意,借用50亩山林种了人参。他是全县发展林下参的第一人,当时还没有“林下经济”的叫法。
  人参种下去,可林地是集体的,村民要进来放牧,矛盾一时无解。2005年,本溪启动林改,谢庭库不仅把已经种上人参的50亩林地承包下来,又在新分到的山林中发展了60多亩人参。在自己的林地发展产业,谢庭库和村民两相释然。
  从2006年开始,谢庭库的林下参开始见效,每年仅卖人参籽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2009年,他挖出一亩半的人参,卖了100多万元。他买了私家车,为儿子在城里买了商品房。
  “老参王”的称号不胫而走。
  了解谢庭库的故事,村民的心活泛起来,更大的发展渴望在全县涌动。本溪自然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高达77.06%,是辽宁林业大县。不在“八山”发力,“三农”问题何以破解?本溪是辽中城市群的水源地,砍树的路子走不通。各方的目光投向林下。
  林改让农民拥有了林权,但并不等于自然拥有了财富。认识到这一点,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纷纷行动,采取技术服务、政策扶持、协调贷款、简便手续、打击盗伐等多种措施,扶上马送一程,强力帮扶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相关产业。
  比如发展林下参。
  林下种植人参,中长期效益虽好,但每亩仅种子投入就在5000元左右,一般农户难以承受。
  为破解资金难题,一方面,全县3941名机关干部与2.5万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5亿多元;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为林农融资5.4亿元。
  资金难题破解、各方协力推动,林下经济在本溪发展得红红火火。谢庭库所在的南营坊村,7年间新发展山野果9970亩,户均19.1亩,人均5.2亩;发展林下参5160亩,户均9.9亩,人均2.7亩。目前,全村在山上储存的资产价值,百万元以上的有12户,千万元以上的有3户,上亿元的有1户。
  除了林下参,还有林蛙、刺五加、山野菜;除了谢庭库,还有王鑫、张吉发、汤凤来。在一批林下经济示范户的带动下,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充分释放。全县400万亩林地上,已经发展30万亩林下参、60万亩刺五加、73万亩红松园和70多万亩中药材。林下种植按园区管理,县里编制实施了11个中药材地方标准化规程,品牌创建和产品深加工稳步推进。
  目前,本溪县已引进5个刺五加深加工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刺五加茶、酒、饮料、胶囊、饮片和浸膏,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隐然成形。深加工产品年产量0.6万吨,年创产值10.2亿元,产品除销往河北、北京、上海、安徽、广东,还出口到日本和韩国。
  不砍树,也能富。林下开辟新天地,本溪生态、经济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