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七旬老人不服老 不断学习成“奶奶级月嫂”

26.02.2018  11:02
沈阳七旬老人不服老 不断学习成“奶奶级月嫂” - 新浪辽宁
来源: n.sinaimg.cn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

  古稀之年的老人该干点啥,还能干些啥?通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到了这么一大把年纪的人,早该颐养天年享清福,除了吃喝拉撒睡,再好的莫过于旅旅游、打打牌,闲来逗逗孙儿玩。

  然而,在咱大沈阳,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古稀之年依然坚持学习,通过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名高级营养师,一名“奶奶级月嫂”——她,就是今年78岁的独居老人、沈阳市苏家屯区退休教师吴桂秋。

   体育之家”美名曾载入区志

  走进吴桂秋老人独居的家中,没有豪华的家具,不见猫狗之类的宠物,装满书柜的各种书籍则是她的最爱。“这些书都是我自己从农村的房子里一捆一捆搬来的,没事的时候就翻翻。”看着放在床头、电视机旁的几本已经被翻得卷了角的词典,吴桂秋有几分自嘲地说,“年纪大了,记忆力远不如从前,那就多看几遍呗!

  吴桂秋年轻时曾担任过小学教师、苏家屯区湖西街道青教办主任等职务,干的都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对此,她颇为自豪:“上趟街,那些年轻人‘吴老师长吴老师短’的,让我这心里暖暖的。”《苏家屯区志》曾记载着他们作为体育之家、教师之家的光荣历史:老伴任守兴是苏家屯区体校老师,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是有名的运动员,大学毕业或部队转业后也都从事教师、教练职业。

  说起对子女的教育,吴桂秋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儿女高兴,学什么、干什么,我跟老伴从不干预。

   教书育人干一行爱一行

  “能够走上教师岗位,从事教育工作,得感谢我的老校长吴占儒。”吴桂秋说,她本来是学理工的,是吴占儒看中了她在文学方面的才能,才推荐她改行当了教师。走上教师岗位的吴桂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论文、征文、演讲比赛,编相声、讲故事,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并因此成为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教书之余,吴桂秋更注重育人。某学生因家庭困难误入歧途,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问题少年。吴桂秋得知后,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对其进行帮教,为其安排就业。最后,在吴桂秋的爱心感召下,该少年迷途知返,成了一名自食其力的典型。在职期间,吴桂秋多次荣获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1995年,吴桂秋从青少年教育岗位上退休。但她退休不退岗,至今依然担任苏家屯区德育讲师团成员、湖西街道德育讲师团理事长兼秘书长,苏家屯区老干部大学客座讲师等社会职务。忙碌,让吴桂秋忘了老之将至。

   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不服老

  爱学习,是吴桂秋的最大特点。几年前,老伴因车祸身亡,肇事司机以家庭生活困难为由拒绝赔偿。悲痛之余,吴桂秋准备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不懂相关法律,她就找来法律书籍自学,向司法界的朋友请教,最终通过法律途径,替老伴讨回了公道和应得的赔偿。

  老伴去世后,吴桂秋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学习上。72岁那年,她报名参加了营养师培训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了高级营养师资格证书。74岁,她又参加母婴护理专项培训即月嫂培训班,成为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由于她从不缺课、认真听讲,很快拿到了母婴护理专业证书,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奶奶级月嫂”。

  两个在国外的女儿怕母亲累着,希望她出国养老。吴桂秋却说:“沈阳正变得越来越好,我真舍不得离开。即使没人聘我当月嫂,我用自己所学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亲朋好友、年轻母亲提供些指导,也算是我学有所用,老有所为。

  下一步,吴桂秋打算成立一个“吴桂秋文化工作室”,利用自己所学、所长,教少年儿童国学经典、美术、演讲,教年轻母亲学习婴儿护理,教中老年人学习营养知识、美食制作,在有生之年继续为社会尽一份力。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吕良德采写

沈阳:除夕夜警方抓获网逃
  除夕之夜,沈阳苏家屯警方经严密盘查,辽宁频道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