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需要“尖毛草”一样的干部

10.03.2017  14:32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尖毛草,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寸把高。但半年后雨季到来时,三五天后便蹿到两米高。原来,在前半年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却扎根地下超过28米。

  有人形象地将干部热衷下基层承担脱贫攻坚重任比喻为“尖毛草效应”。

  眼下,我省各地出现了干部踊跃报名去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热潮,大批干部自觉转变“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转而积极主动选择到条件艰苦的贫困地区扎根奉献,正在给处在脱贫攻坚关键节点的辽宁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长期以来,不少干部在选择人生路径时,多热衷于一门心思往上走,比较抵触下派基层服务群众的组织安排。误以为一旦下到基层,就很难再翻身上来。于个人前途而言,意味着从此走向下坡路。所以,派干部下基层,常常是既让组织部门头疼,又让干部纠结的事。相比之下,一些干部主动申请下基层去服务群众,就与之形成鲜明反差,值得充分肯定。

  辽宁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正成为全省上下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扎根基层躬身服务群众的积极性,我省在干部任用考核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改革,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干部处处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乐于下沉基层,从思想、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锤炼自己。

  事实表明,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有许多宝贵的东西是浮在上面时无法学到的。比如,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切身体会到农民的艰辛,才能理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深刻含义。再比如,只有站在农民的角度,才能在处理征地拆迁等问题上,更多地从保障农民利益方面细心考量。又比如,只有扎根农村,走近农民,才能弄清三农问题的根源、本质。才能在处理诸如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多一些设身处地的思考,学会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干部热衷扎根基层,踏实奉献基层,对于亟待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贫困山区而言,有助于深入挖掘农民致贫的根本原因,增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感,从而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真正实现精准脱贫的目标。

  道理不言而喻,基层培养人,基层锻炼人。干部热衷扎根基层脱贫攻坚,不仅有利于掌握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当来自最基层的感受变为脱贫致富的决策时,毫无疑问会为贫困地区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换句话说,“尖毛草”式的干部越多,甚至形成“草原”,脱贫攻坚的目标就会加快实现。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丛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