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小柴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1.2017  16:32

2017年是深化推进供给侧改革的一年,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改变至今占多缸小柴总量近半的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水平现状,改变精致不足、可靠性不行的面貌。

多缸小柴油机是指缸数≤4的2、3、4缸柴油机,由于2、3缸总量较少,所以本文仅讨论4缸柴油机。随着发动机的高功率密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苛刻要求,增压及增压中冷技术已成为柴油机满足节能减排达标的不可或缺配置。因此,现在的4缸柴油机功率已高达150kW,成为中、轻、微型商用车、轿车和交叉型等乘用车、拖拉机(大、中型)、工程机械(中、小型),以及中小功率的工艺、船舶、发电动力单元,是道路与非道路,移动与相对固定机械配套的动力源,它已成融合电子控制、新型燃烧机理、高工作压力、高功率密度、新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的综合载体。

由于历史上财富沉积差、政府投入少,我国自主品牌产销企业长期来在同质化过度竞争的氛围中度日。在产品排放限值升级大势下,洋品牌(引进、外商独资或合资)境内产销形势好于自主品牌,以致从2013年至今4年间,自主品牌“485+490+495”与引进品牌“492+493+494+495”市场占有率之比从71∶29变为49.5∶50.5。这充分表明,不是用户接纳不了高端、高质、高价的产品,而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还难以产销上档次的产品。面对现实,自主品牌产销企业只能果断地打一场从低质、低档、低值生产资料产销阵地突围的速决战。

我国自主品牌现有产品的研发起步于短缺经济时代,以铸代锻、以铁代钢、以非金属代金属、国家仍是用“洋油”的时代。经历了这样的时代,油耗指标始终是国内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因而至今个别人总指着这批产品说油耗。其实是不正确的,客观地说行业中这批自主品牌产品与国外同类的差距主要在于可靠性与寿命。因此,主攻高端提高档次,提高可靠性、寿命,缩小与国外同类价差距,不仅是自主品牌小柴发展目标,也是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提高技术水平的体现。而《中国制造2025》就及时地提出了自主品牌轻型机对标升级的内容。

现阶段排放标准对限值、有效寿命考核,是提高可靠性的一记重拳,也是对“强基工程”进行补课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实现车用50万公里、非道路应用5000~8000小时的目标,配附件企业也要加大投入力度,更新设备。

装备性能的提高对加工件几何精度、形位精度、加工件材质及热处理、冷处理改变提出了要求,而多缸机功率密度提高也对关键零部件强度、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上述要求,多缸机配套关键件要重新设计,需要由主机厂与配附件厂共同研讨确定,为此要重新核价,建立保质、保量、保价位的共赢机制。

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外资控股的配附件企业,因其关键零部件的控制运行状态比民族企业运行状况好得多,自然吸气源机与上档次上排放登记配置价格倒置日益拉大,也反映了主机企业自制件质量的提档迫在眉睫,且要做精品就必须既要求配附件对关键件建立“特供”关系,又要建立自制骨架件、大件,搭载外供采购关键件的“小灶”流程,以一批有专有技巧的“工匠”,加上关键部位保精度的装备,保证出厂产品提档、提质,从自身做起,不幻想、不等待,以精品取胜,展现实用经济亮点,适应环境,不断展现竞争优势。

柴油机作为中间产品,必须与终端机组间有完善的匹配,匹配技术恰是中国的主机制造企业短板,这几年主机生产厂面对不间断的法规限值升级,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均处过劳和捉襟见肘窘态。2016年非道路“国Ⅱ”切换“国Ⅲ”,匹配的不完善不充分更显不足,也成为主机销售企业一件未办妥的大事。

内燃机工业“十三五”规划已经实施,其中就涉及到多缸小柴配套领域的重点产品。在实施非道路由“国Ⅱ”升“国Ⅲ”历程中,一些企业的经历表明了一些典型技术路线的经典意义,这对行业以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追求与投资者共赢、与员工共赢、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共赢、与用户共赢、与社会共赢。走好内部激活,发挥个体价值,提升组织效率,提升产业链效率,提升响应用户的速度与力度,开放自己融入用户之中,融入到价值网络中,要去除“产品思维”“自我中心”,积极去与市场互动,全方位与外部融合,不限于技术、资本、人以及竞争对手,要超越自己,转变原有的价值体系与习惯。

中小功率多缸柴油机是道路与非道路,固定及相对固定机组配套的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动力源,是现行高新技术的综合载体,正稳步在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国策要求下实施着产品技术和结构的适应性、俱进性调整,作为自主品牌产品的提供者,行业从业者必须在国产品牌的聚集区打一场提质、提档、提价的持久战,打一场走出低质、低可靠性(寿命)、低价重灾区的速决战,打一场做强中国产品与国外同类接轨,圆中国强国梦的阵地战。

(作者系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单缸柴油机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