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01岁“花房姑娘”用善心修出福寿(图)

23.04.2015  12:09

  老人(左5)和家人们欢聚一堂。

  “好人有好报。”在普兰店市太平街道庙山社区,这句话成了人们相劝做一辈子好人的箴言。因为在这个社区里,住着一位不平凡的百岁老人,她用100多年的人生和一辈子做好人的经历,让人们亲眼见证:做好人是有好报的。

   活了100多岁从没住过医院

  住在庙山社区的这位百岁老人名叫孙淑媛,1914年3月11日生人,今年刚好101周岁。她皮肤白净,如果不说,很难猜出她的一生直到80岁都在田间地垄中劳作。虽然已经100多岁了,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记者问其高寿,老人家俏皮地回答:“八十八了。”记者假装惊讶,她跟着反问:“没有吗?”惹得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

  孙淑媛老人有4个儿子,自1997年老伴儿去世后,她便在4个儿子家轮流养老,每家不多不少只住3个月,寒来暑往,儿子们陪着她一起变老。如今大儿子74岁,小儿子60岁,照顾百岁老母还算年富力强,可老人却不愿给子女多添一点儿累赘,不管到谁家住始终坚持生活自理。“俺老妈现在也这样,吃喝拉撒从不让人帮忙,自己洗漱、穿衣、缝补,有时还自己洗衣服。”三儿子刘茂政告诉记者,老人一生勤劳能干,年逾百岁依然如此,“她眼里总有活儿,别人还没看到,她已经干上了,闲不住的一个人。”耳聪目明,腿脚灵活,穿针引线不在话下。采访中,孙淑媛老人向记者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叫人惊叹的百岁传奇,远在香港的侄子十几年未谋面,去年得以相见仍能叫出侄子的名字;身子骨硬朗到从没住过医院从没打过吊瓶,身体不舒服很少吃药,百岁之年偶感风寒也只吃一片药就能扛过去;她总是直直地挺着腰板,100多岁了,看电视从不倚靠背。

   一辈子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提起孙淑媛老人的长寿,老村民们都说:“人家的福寿是善心修出来的。”今年75岁的刘巨真老人,与孙淑媛同村住,从小就被老人深深感动过,“那时我也就七八岁,上她家借毛驴推磨,老人从来都是把毛驴喂饱了再牵给我。”刘巨真说:“‘文革’期间,我父亲因为是地主出身被批斗,家里的地没人种,亲戚都不敢靠前,他们老两口却帮俺家把地全耥出来。”曾经在庙山村,孙淑媛老人是出了名的善良、和气,只见她谁的忙都帮,没见她跟谁红过脸斗过气。“连挨批斗的地主,她都肯帮,别人的忙她帮起来就更不在话下了。”村里人说:“所以,老人讲,看看老刘家的寿星老太太,就明白什么叫种善行结善果了。”孙淑媛老人现在是庙山社区最年长者,村里人总结:善良、心态好、心里干净,人才能长寿。

  孙淑媛老人的娘家是普兰店大刘家镇花房屯,这位“花房姑娘”曾读过三年私塾,这在当时的偏远乡村十分难得。抗美援朝期间,她支持丈夫去战场上做一名担架队队员,一个人挑起养活6个孩子、照顾公婆爷公奶婆的重担。

   粗茶淡饭从不吃保健品

  在儿女们眼中,孙淑媛老人的长寿秘诀再普通不过了。“俺老妈一辈子粗茶淡饭,她不挑食,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肥甘厚味那些东西吃得不多,最喜欢吃蔬菜。”老人的三儿子刘茂政说,过去生活条件不好,大家都是粗茶淡饭,现在条件好了老人还是不改初衷,连牛奶都不喝,身子骨照样挺硬实。现在很多人热衷吃营养品、买保健品,可是孙淑媛老人从不吃保健品,甚至连零食都很少吃。

  在这一点上,百岁老人有一定共性,记者从去年开始已采访了21位百岁老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位吃保健品。去年老人100周岁之际,家里人带老人去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大家都吃了一惊,什么毛病都没有,非常健康。早在老人99周岁时,家里人和村里人就给她张罗了百岁寿宴。当时,一位村民为老人写了一副对联: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干活干活干着活着。横批是:境由心生。如今,孙淑媛老人依然宁静地生活着,飞针走线,粗茶淡饭,慢慢地走路,轻轻地说话,不打扰别人,也不受外界干扰。

  吃喝拉撒从不让人帮忙,自己洗漱、穿衣、缝补,有时还自己洗衣服。一辈子粗茶淡饭,不挑食,什么都吃,但什么都不多吃,最喜欢吃蔬菜。从不吃保健品,零食也很少吃。身体不舒服很少吃药,挺挺就过去了。